為什麼他是股神?巴菲特:因為菸屁股不用花錢!

2019-08-08 17:30

? 人氣

巴菲特大量買進這些他稱之為「將領」(general)的、價值被低估的個股(按:巴菲特將股票分為三個種類:第一類為「將領型」個股,是指被低估的個股,數量最龐大,是投資的主力。第二類是後文所說的「努力型」個股。第三類「控制型」個股,目的在於控制標的公司),然後靜待市場氛圍好轉,帶動股價上漲到可觀的停利點。然而某些時候,巴菲特會善用他在某家公司的持股,加速獲利的流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步驟是將該公司的根本業務與價值資產分拆。有些時候會發現本業無利可圖,因此必須結束投資。多數時候,其他的資產本質上都是金融資產,因此可以在不影響營運之下將兩者分開。舉例來說,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曾收購一家,持有大量股票與債券的地圖製造商(股票和債券不會被用來支應任何營運成本或負債)。後來發現,比較容易的做法是要買下其他股東的股份,然後把標的公司的投資組合和其他業務分拆。

同時間,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大約有1/3的投資組合,都注入在「努力型個股」workout),也就是現今所稱的「併購套利」。與收購公司提出的價格相比,這些公司的價格通常都是折價出售。巴菲特買下這些公司,冀望完成交易後的股價漲幅,可以遠遠超越交易失敗的風險損失。

然而,經營波克夏海瑟威時,他的策略兩個主要面向也開始出現變化。首先,他開始不再買進股價低於資產淨值的超級廉價股,轉向雖然便宜,但公司前景紮實的股票。之後,他進一步開拓這個領域,連本益比和市場其他股票相同的個股也買,前提是他覺得公司的長期展望要夠好。當然,巴菲特主張,他仍遵循基本的價值型策略,買進股價低於實際價值的公司,唯一的差別是,他現在也願意買進較高價格但表現出色的公司。

當然,巴菲特在成長型與價值型投資之間妥協轉變很有限。比方說,他會遠離科技股,或是任何看起來太過複雜的產品。他反而會把焦點放在較容易理解的產業,比方說零售與保險。這麼做讓波克夏海瑟威創造出可以二次投資的大量現金。確實,他非常看重一家企業有沒有「護城河」(moat),他用這個詞來象徵企業在法律上或營運上的優勢、阻止競爭對手進入並壓低獲利的能力,這也使得他投資的企業能提高產品價格抵抗通膨,從而增進營收成長。

另一項重大變化,是他慢慢遠離上市股票,在這些股票變得太貴時賣出,轉而買進整家公司並繼續持有。會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隨著波克夏海瑟威的資產增加,巴菲特發現持有一小群中型企業少數股權的操作方法越來越難執行,乾脆把整家公司買下來,他就可以將投資組合維持在相對集中的狀態,又不會限制他只能投資績優股。保險業是巴菲特最愛的類股之一,買下保險公司還有另一個好處:可用公司收取的保費轉而投資價值型類股,賺得高額報酬以備不時之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