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羅盤地圖看懂Uber與Lyft的改朝換代,如何使用新力量成功動員?:《動員之戰》選摘(2)

2019-08-15 05:10

? 人氣

Lyft 驕傲地在部落格上公布每一項新方案,感謝提出每一個構想的司機,還有來自乘客的證言,讚美Lyft 的司機有多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某些讚美可能令人覺得像是用糖衣包裹苦藥丸,但是很有效,因為Lyft 高度一貫地展現新力量價值觀:這個平台的業主透明且坦誠地向超級參與者溝通其面臨的財務挑戰;他們向網絡尋求解決方案,而非只是諮詢公司的高階經理人;他們建立架構,為司機提供獎勵,加標籤串連他們的乘客。

Lyft 的故事顯示了一些創造有益的平台文化的重要手法和理念。它徵求平台參與者成為盟友,或至少發出朝此方向前進的信號;它以人性面,而非只是一套演算邏輯來看待這世界;它致力於讓參與者的酬勞和其他獎勵與尊嚴和公平保持一致;它投資貼近平台的參與者,希望更了解他們的現實和面臨的挑戰。

 

新力量羅盤

倚賴新力量模式的企業和組織,未必擁抱本章闡釋的這些新力量價值觀。事實上,新舊力量模式與價值觀的組合大不相同,也反映了非常不同的生存與成功策略,使用新力量羅盤,我們可以更清楚了解這個年代的成功組織。

20190806-《動員之戰》新力量羅盤。(天下雜誌提供)
新力量羅盤。(天下雜誌提供)

橫軸代表組織的價值觀:它展現的是舊力量價值觀或新力量價值觀。縱軸代表組織的模式,它採行鼓勵眾人參與和同儕協作的新力量模式架構,或是要求我們遵從或消費的舊力量模式。

「群眾」象限

我們也可以把Airbnb 擺在「群眾」這個象限,該公司把新力量模式運作得非常有成效,有全球6 萬5,000 個城市的300 多萬個旅宿業主在此平台上張貼招租;它也傾向新力量價值觀:擁護房東的個體獨立性,鼓勵社群的協作和自我組織,倡導透明化和信任作為社群的核心規範。

這個象限也有策略上的危險性,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制度化,也導致它極難制定決策或推出更具體的改革方案。

「啦啦隊長」象限

落在此象限的組織採行舊力量模式,擁抱新力量價值觀。例如巴塔哥尼亞戶外服飾用品公司,其事業是標準的舊力量模式,它製造優質的戶外運動服飾和用品,沒有外界人士的參與,但公司以其他方式擁抱和消費者之間的高度協作關係,號召他們擁護氣候變遷等行動,甚至抨擊消費主義本身;強調透明化,公開供應鏈資訊,揭露許多大公司會傾向保密的訊息,例如成衣廠工人的薪資、紡織生產作業產生的環境影響。

「城堡」象限

最為人熟悉,同時也是最普遍的象限是「城堡」,落在此象限的組織擁抱舊力量價值觀,採行舊力量模式。我們全都對其知之甚詳,許多人在這類組織中任職,從組裝生產線製造公司到廣告公司皆有。國安局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陰暗處運作,它對「眾人參與」的興趣主要是秘密地監視眾多人。或者,諾貝爾獎審查委員會也是一個例子,一小群專家每年關起門來集會一次,評斷誰是世上最聰明的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