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中華民國向荷蘭採購「海龍號」與「海虎號」潛艇始末

2019-04-21 07:10

? 人氣

參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Ⅰ)關振清:《下潛!下潛!》(老戰友出版社),p245~246。

(Ⅱ)高智陽:《「水星計畫」──海獅、海豹潛艦接艦秘辛》(2005年1月)。

(註三)「海獅」與「海豹」兩艦為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柴電動力艦隊潛艇,並於1950年進行了GuppyⅡ的現代化改裝。另美國在1944到 1946年間共建造了45艘「Tench」級潛艇,並在戰後取消了未建的另101艘,最後共有14艘潛艇進行了Guppy Ⅱ改裝。

參見──高智陽:《「水星計畫」──海獅、海豹潛艦接艦秘辛》(2005年1月)。

(註四)壓力殼俗稱:硬殼。主要由圓筒殼(cylinder)、半球形殼(dome)及圓錐殼(cone)等三種傳統壓力殼結構所構成。壓力殼功能為形成一耐壓空間,抵抗外壓以保護人員、機器之安全,因此壓力殼的設計為潛艦設計中之重要項目。

參見──許家豪、黃建樺、李雅榮:《潛艦壓力殼之結構設計及強度探討》(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學刊第二十四卷第四期/民國九十四年/國立台灣大學船船技術研究中心)。

(註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潛艇,通常是在需要匿蹤或執行攻擊時,才潛入水中。當時的潛艇非常適合於水面上航行,在美國稱之為:「艦隊型(fleet type)潛艇」,也有人稱為:「類船型潛艇(艦)」。但自從1942年發明雷達後,大部分時間浮航於水面的艦隊型潛艇,在潛入水中之前,即被偵知監控。潛艇設計建造先進的德國,研發出較適航水下的新潛艇,其中,最有名的是Type XXI潛艦型潛艇。惟XXI型潛艇建造完成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宣告結束,因此 XXI型潛艇未曾參與實際作戰,後來卻被戰勝國家接收,成為世界各國發展新潛艇的參考船。

參見──陳生平:《潛艇外型演進與設計能力提升》(第十屆軍艦工程研討會/中華民國91年9月25日/作者任職──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

(註六)1930年,英國製造了飛船R101號,但同年10月試飛往印度途中爆炸,最後不幸墜毀於法國境內,船上乘員54人中有48人死亡、僅6人生存,這爆炸意外使得英國的飛船研發計畫於1931年完全取消,從此退出飛船工業。不過其流線型軸對稱的設計卻成為美國在1944年發展低潛航阻力潛艇之參考,而R101飛船之流線型軸對稱體,一般均俗稱為「淚滴型」。

參見──陳生平:《潛艇外型演進與設計能力提升》(第十屆軍艦工程研討會/中華民國91年9月25日/作者任職──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