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流浪教師vs.落跑記者

2016-05-05 06:20

? 人氣

教改團體於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場外抗議。(顏麟宇攝)

教改團體於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場外抗議。(顏麟宇攝)

「超額教師」話題時下正夯,近年來隨著出生率下降,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面臨減班併校,台灣社會「超額教師」的問題浮上檯面,衍生的「流浪教師」方興未艾。台灣媒體解禁將近30年,媒體興衰起落,近年來網路崛起,回歸自由市場機制的結果,時至今日,實體報紙平面媒體記者面臨到被迫減薪、資遣,甚至裁員,成了名符其實的「落跑記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教師獎」得主、巴勒斯坦的小學女老師赫魯卜(Hanan Al Hroub)(Global Teacher Prize)
「全球教師獎」得主、巴勒斯坦的小學女老師赫魯卜(Hanan Al Hroub)(Global Teacher Prize)

語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身教言教,作育英才,德範堪彰,地位崇隆,可見一斑。

媒體記者,秉春秋之筆,立讜言宏論,針砭時政,匡正弊端,影響力既深且鉅,夙有「無冕王」的美譽。

1987年台灣開放報禁,媒體事業如雨後春筍,百家爭鳴,由於科技發達,資訊爆炸,歷經三十年春秋,媒體幾番人事更迭,網際網路媒體領導主流,推波助瀾,強勢行銷,許多實體報紙平面媒體記者生存空間遭到嚴重擠壓,媒體工作者路程坎坷,前途茫然。

歐巴馬起身揮手,正式告別白宮記者晚宴。(美聯社)
歐巴馬起身揮手,正式告別白宮記者晚宴。(美聯社)

老師和記者所從事的工作都是文化志業,老師獎掖後進,記者傳遞新知,兩者都是嘔心瀝血,貢獻所學,相較之下,記者更多了一份與時俱進的社會脈動。

前教育部長吳京任內勵行教育改革,台灣廣設大學院校,遍開師資學分班,非科班出身的學子和正統師範體系畢業生搶食「老師」的飯碗,加上近年來各級學校併校減班,老師員額供過於求,尤其甚者,政治公關大行其道,走後門、憑關係、套交情,「劣幣驅逐良幣」,保守估計,目前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恐怕早已突破30萬大關,孔老夫子若在天上有靈,也要喟然興嘆!

教改團體於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場外抗議。(顏麟宇攝)
教改團體於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場外抗議。(顏麟宇攝)

台灣推行教改運動20年,幾乎斷送了一整個世代年輕人的未來,曾幾何時?標榜所謂的零體罰愛的教育,家長和民代屢屢對學校和老師施壓,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動輒得咎,老師顏面盡失,尊嚴掃地,對於教育的熱情不再,老師工作朝不保夕,人人自危,為求明哲保身,最後乾脆忍痛放棄,感嘆不如歸去!

受到自由市場機制衝擊,媒體記者為求保住飯碗,不得不配合報社業務行銷,報份推廣、置入專案、廣告招攬、人情公關,記者插科打諢,在外一條龍,虎虎生風,不可一世,回到報社,面對被壓得喘不過氣的業績評比,以及政治力介入干預,線上記者彷彿洩了氣的皮球,搖身一變成了毛毛虫,原本職司彰顯社會公理正義的記者,或許壓根兒也沒想過,長年在職場採訪報導抗爭新聞,有朝一日,自己竟然成了被殺雞取卵的「無冕王」,也會被迫走上街頭,加入請願抗爭的行列,真是諷刺至極。

老師也好,記者也罷,回顧當初入行所堅持的理想,懷抱社會改革的憧憬,充滿熱情與抱負,全力以赴,義無反顧。午夜夢迴,回首過往,策勵未來,立場是否依然堅定不移,初衷莫忘?

老師和記者,滿腔熱血和雄心壯志硬是被社會現實消磨殆盡。沒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風骨和勇氣,畢竟「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高教工會要求勞動部,將大專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何宇軒攝)
高教工會要求勞動部,將大專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何宇軒攝)

拿到教師資格未必就是教育職場保障的護身符,記者證也絕非媒體工作的萬靈丹,不論是流浪教師還是落跑記者,都得要培養第二、第三專長。唯有認清事實,迎合時代潮流,順應時勢,才能另闢蹊徑,找到職場生涯的第二春。

流浪教師和落跑記者是時下台灣社會光怪陸離的異象,改天,如果您心血來潮閒逛夜市光顧小吃攤位,巧遇賣蚵仔麵線的流浪教師,或者和朋友到卡拉ok高歌歡唱,正好和當老板的落跑記者不期而遇,見怪不怪,就以平常心看待吧!

*作者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竹蜻蜓快樂學習家族協會執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