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命題才能產生對話 — 陳侑汝X張倚奇跨界對談

2022-10-21 09:00

? 人氣

《理想之城》原創團隊是加拿大溯流劇團,而陳侑汝作為台灣導演,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在原版英文文本的翻譯過程,適時調整內容,讓台灣觀眾能多點共感。「近期在處理文本,我發現它有些翻譯後的文詞還是太像翻譯文本。當跟觀眾對話時,出現這種翻譯,他就會先跳離(情境)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她舉例,劇本上出現選擇題,離開或留下,其中的「離開」原文為「get out of the way」,最初的翻譯成滾蛋,「滾蛋很明顯不是日常用法,所以我先調成比較中性的詞,再與演員溝通展演時如何依照自己習慣去表示。」

張倚奇深有同感,這件事也經常發生桌遊卡牌設計。為避免文字過多的視覺負擔,說明卡牌通常會安排玩家輪流、一人念一張的形式,而在卡牌初步設計完成,與團隊試玩階段,常常遇到說明文案過於繞口,必須調整。

在《理想之城》當中,帶領劇情往下發展的是演員,演員必須讓觀眾很自然地,針對所給出的線索予以回應。關於要丟出什麼樣的問題、如何對話,以致於讓參與者身處哪些情境、討論哪些議題,考驗著演員的細膩觀察與及時應對的表演能力。

對此,陳侑汝談起里米尼紀錄劇團給予的啟發,不管是去年秋天藝術節探討機器人擬真程度與人類移情關係的《恐怖谷》,還是與百位市民共演,透過機智問答形塑一座城市群體想像的《高雄百分百》,「他們都用一些命題,去展開深度討論。」

「把事情再往下挖,才發現好像反而不該是做很多事,而是抓住本來想要提問的『那個點』,若有很多東西從而累積起來的話,它就會達到那個強度。」

抓緊命題與本質才能創造有機的對話,這也是陳侑汝在《理想之城》排練過程,著重協助演員的部分,觀察哪些困難導致他們窒礙難行、動作不順暢,為他們移除那些可剔除的多餘負擔,「不要為了做大而做大,要把重點提得明確。」陳侑汝透過適當介入,留下必要內容。

社會性

談到最受啟發的桌遊作品,張倚奇分享道,她曾在一次擔任桌遊設計評審,碰到學員所設計的憂鬱症桌遊,字卡是日常語句,但卻有部分字級放大,用以模擬憂鬱患者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她舉例,語句「你怎麼每次都這樣。」便放大「你」、「每次」幾個字。

工作幾年後有了經驗值,每每桌遊教學,張倚奇一再提醒學員字體大小、卡牌大小等各種規模化的注意事項。那份憂鬱症桌遊給出提醒,讓她別忘「突破框架」。

創業之初,一一拜訪而得來的桌遊意義,張倚奇抄寫在卡牌,全數貼滿牆上,明示桌遊不該受人數、空間限制的自我突破, 但統整所有答案,不外乎兩件事:與人建立橋樑、暫時脫離3C科技,「那時候我覺得還不夠,」張倚奇一邊先執行桌遊外觀的優化設計,一邊持續找桌遊意義,後來有找到了──桌遊的深度必須來自於社會性,「桌遊提供人與人的新互動方式,這個互動看似是外在的,實際上卻對自己及別人都產生內在影響,而這個影響會再使得我們對社會做出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曉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