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呼吸道吸入器治療發展 看醫療「以人為本」的核心精神

2020-01-21 15:07

? 人氣

圖提供/百靈佳殷格翰

圖提供/百靈佳殷格翰

醫療的發展日新月異,近年來,更有朝向人工智慧發展的趨勢,令我們不禁思考,在現代化的浪潮之下,以「人」為本的醫療究竟還可以體現在什麼地方?從生策會所舉辦的「國家新創獎」的得獎名單中,不難看出「以病患為中心」思考的精神。其中百靈佳殷格翰藥廠所研發的舒沛噴(Respimat®)吸入器以其便利、獨特的給藥方式,獲第十六屆「國家新創獎」肯定,該吸入器的研發不僅為呼吸治療史翻開新的篇章、也符合當今環保趨勢,減少了相當的碳足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提供/百靈佳殷格翰
圖提供/百靈佳殷格翰

隨著都市化及工業化的蓬勃發展,罹患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也逐年增加。在台灣,每年有超過六千人因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如何有效且正確的用藥治療成為控制疾病關鍵。

在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療中,吸入器治療可以說是居於核心地位。早在西元前八世紀,希臘作家荷馬(Homer) 所著的史詩「伊里亞德」(Iliad) 中,即可見到類似呼吸道疾病的描述。隨著醫學及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治療方式也隨之演化。為了提升治療效果,搭配藥物使用的吸入器至今也發展出壓力定量式、乾粉式及氣霧式等多元類型。

第一個手拿式吸入器於1956 年5 月問世,但到了20 世紀末,傳統吸入器必須使用的氯氟碳化合物(chlorofluorocarbon, CFC)推進劑,因為對環境有害而被迫停用,這也促使各家藥廠開發新型態產品。

1991年,百靈佳殷格翰推出第一代舒沛噴(Respimat®)吸入器,率先利用槓桿原理,在毋須推進劑的驅動下,將藥物透過壓力擠壓從吸入器內釋放出來。1992年,推出的版本加入了當時全新的Uniblock噴嘴系統(nozzle system),透過物理原理,讓藥物在短時間內產生相當高比例的細小氣霧粒子(粒子直徑少於5.8 μm),能幫助提升藥物吸收率,是該吸入器最重要的靈魂。

此外,1992年推出的吸入器版本雖然減少了重量,但製造時需要使用超過50個零件。在減少產品複雜度和增加使用便利性的前提之下,研發團隊開始朝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方向發展。1994年,研發團隊突破性地發展出一支具有扭轉機制和給藥按鈕功能的吸入器,並開始進入臨床試驗。這一款吸入器當時在研發市場上得到非常熱烈的回響。

新型的舒沛噴(Respimat®)吸入器在扭轉藥罐時,定量的藥物會經毛細作用被吸到準備區。按下給藥按鈕後,利用物理原理、透過噴嘴將藥物將加速分解成氣霧緩緩釋放出來。這種方法不僅可以避免電池的需求,也避免推進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減少了相當的碳足跡。

對於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來說,吸藥時需要把藥物吸到下肺處,才能確保治療效果。舒沛噴所產生的緩霧型霧狀藥物在患者肺部功能已受損的情況下,克服了患者手口協調,或是需要用力才能將藥物吸入等困擾,它的發明不僅標示吸入治療的發展史,也真正實現醫療以「人」為本的初衷與精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