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農業缺工老化問題 韓國瑜提科技結合農業

2018-11-21 18:48

? 人氣

韓國瑜表示,有需求就會創造供給,農民收入就能相對提高,進而吸引更多青農或新農民加入。(圖/韓國瑜競選總部提供)

韓國瑜表示,有需求就會創造供給,農民收入就能相對提高,進而吸引更多青農或新農民加入。(圖/韓國瑜競選總部提供)

台灣俗諺一粒米、百粒汗、討海行船三分命,顯示農林漁牧業的工作辛苦,加上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導致這類工作薪水浮動且普遍偏低,「缺工」情況非常嚴重,也因此就算高雄是農業大縣之一,最後也落得「老農」或「老漁民」苦守一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韓國瑜指出,從數據來看就很明顯,2015年高雄市從事農牧業人口大約19萬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還在務農者約占 30%,而從事漁業之獨資漁戶人口大約為1.6萬人。細看收入,高雄市農牧戶的平均每家銷售服務年收入只有39萬,收入低於50萬 以下的占總農牧戶約95%;另外,高雄市獨資漁戶平均每戶銷售服務收入是198萬,收入低於50萬以下的即占總獨資漁戶的58%。韓國瑜嘆,高雄收入普遍偏低年輕人當然不願意留下,惡性循環,導致人口繼續老化。

活化農林魚牧產業 增加需求創造供給

韓國瑜表示,想拉高收入就需增加外界對產品需求,有了需求就會創造供給,那麼收入必然可以相對提高,進而吸引更多青農或新農民進入產業;而增加需求最簡易並常見的做法 是擴展海外市場。他提到,2018年6月高市農業局輔導農民拓展鳳梨外銷市場,搭配一日農夫帶動鳳梨銷量, 讓高雄鳳梨到今年5月底前,外銷超過 1,720噸,比去年同期增加4倍,而且銷日價格每公斤還 高達100元,光訂單可達2,000公噸,外銷量再創新高,這是高雄農業局多年來的努力,打著高雄首選來打開國際行銷通路。

然而,韓國瑜也提出失敗案例,他舉「香蕉經濟學」的失敗案例,2005年開放自由貿易後,十幾家貿易業者開始相互競爭蕉種契約,惡性競爭導致品質滑落影響對日本出口,轉做內銷之後價格立刻崩跌。韓國瑜認為,即便「擴展海外市場」是增加產品需求的一個方向,但一味地將產品銷往國外,恐怕造成國內貨品的短缺,讓國內價格高於國外價格,形成「內銷補貼外銷」的情況,最後很容易陷入「蛛網理論」的困境,而造成「穀賤傷農」,這恐怕並非國人之褔。 因此,外銷的前提必須建立在有「科技農業專家智囊團」的協作網絡上。

籲建立科技農業與專家智囊團

韓國瑜建議,未來的高雄市政府主政者,得先建立「科技農業專家智囊團」的協作網絡,這樣就能配合鄰近台南與屏東等農業重鎮的能量,並透過農業科技,建立完善的南台灣生產數據,以降低市場風險,而非只是現階段、從2012年成立的「型農大聯盟」,把青農變成明星,截至目前成員僅達595人,對照 2015年高雄市農牧戶數普查結果 70,279 家,顯見青年返鄉務農的動機還不夠強烈。

韓國瑜強調,建立協作平台、促發誘因後,奠基於「青農」或「新農民」對新科技的接受度較高,我們就能透過科技來增加生產,並避免生產太多相似產品,更甚者,透過科技來減少消費者與生產者中間的剝削等,為產業帶來更多正向循環的力量。其實,目前相關科技農業的例子非常多,舉凡無人機的噴灑農藥、施肥、農地測繪或建立生產數據,又如魚群探測與智慧水產養殖,或是農物市集網站等,都是科技與農業結合的例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炳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