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試過臺灣,拜託」出國玩卻狂遇性騷擾,臺灣女孩的文化衝擊

2016-03-17 16:04

? 人氣

女性在部分國家的地位較為低落,因此女性朋友們在前往這些國家旅行時要注意自身安全。(圖/beetletty@flickr)

女性在部分國家的地位較為低落,因此女性朋友們在前往這些國家旅行時要注意自身安全。(圖/beetletty@flickr)

在阿爾巴尼亞旅行的日子,很難想像它在媒體上總是跟毒品、人口販子掛勾,被稱為歐洲最貧窮,也最危險的國家之一。我們眼中的阿爾巴尼亞簡直是個大村莊,充滿對外國人的好奇心,想把一切最好的都給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兩個遠道而來的亞洲女孩像是移動的觀光景點,不少人氣喘吁吁地跑來合照。每個路口都有婆婆媽媽輪番包圍,想拖我們去巴士站。如果找不到我們口中的旅館,就讓我們住家裡,還包三餐兼導遊和司機。在山裡健行,就被邀回家喝咖啡,厝邊隔壁通通跑來,晚餐像過年般熱鬧,玩遊戲、跳傳統舞蹈,擔心外面太黑太冷,還堅持要我們住下,讓出床自己去睡沙發⋯⋯阿爾巴尼亞人永遠都有時間待客,戶戶都供應特濃、比全糖甜兩倍的咖啡及薄荷茶、乳酪派,還真沒旅行過這麼便利的國家。身為背包客,根本不用做功課,只要開口問,阿爾巴尼亞人會罩你到底!

05
健行時認識的一家人,邀我們入住,鄰居都跑來,如過年般熱鬧。

我們愛死阿爾巴尼亞⋯⋯如果沒在這裡搭便車的話。

幾乎每臺車的駕駛都熱烈地想跟我們發生性關係。剛開始覺得是鬧劇,後來完全是噩夢無止境。

男性駕駛各個長相和藹、語氣歡快地用各種方式「拜託」我們。他們用殘破的英文強烈自我讚揚:「用過的都說讚」、「你沒試過穆斯林的不一樣」、「沒試過臺灣, 拜託」、「我很好,你也很好,可以」⋯⋯不可以!即便我們咬牙切齒,駕駛也道歉, 表示不再問,卻沒幾分鐘就會捲土重來。好像「只是約喝茶,有何不可?」他們「友善」地鬼打牆,實在令人火冒三丈。在快速道路或山路上的我們,只能不斷換車,緩慢前往目的地。

一直以來,我們仗著嬌弱亞洲女孩軀殼,便車旅程一路順遂,因為歐洲人或多或少對亞洲文化好奇,我們又是沒什麼威脅性的女背包客,曾有駕駛繞過前面幾組搭便車的男性,直接停在我倆面前。那超美好的性別不平等待遇,在阿爾巴尼亞不但沒有延續,還狠狠踢到鐵板。

01
當地的家庭觀念很深,像傳統華人社會,
很多都是大家族。
02
兒子賺的錢直接交由母親處理是常態。像露營區的老闆, 正職是廣告創意總監,仍舊把薪水直接給媽媽管,自己只拿零用錢。也因為沒什麼社會福利,攜老育幼的責任完全落在家族身上。

性騷擾原來是文化衝擊?

連打工換宿的露營區老闆丹尼斯,也不斷對我們發送一夜情邀請。白天是朋友般閒聊的理智上司,入夜後愈來愈明顯的碰觸或言語刺探,我們拒絕卻無效。

黃賽從困擾轉成好奇,以旁觀者的身分問丹尼斯:「為什麼失敗這麼多次,你還不死心?」

「男生本來就要主動點,阿爾巴尼亞的女生都很被動,問什麼都說不,就算問了一百次她都拒絕,很可能她心裡是答應的,最後就會說好。」

丹尼爾的回答讓我們終於理解,在阿爾巴尼亞的穆斯林文化背景下,女性必須表現極為保守,因此男女間的相處模式跟我們的習慣落差很大。

阿爾巴尼亞性別界限刻得嚴謹,我們在找沙發時也強烈感受到。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標註「性別限制」的沙發,表示只接待同性客人,否則會影響工作。

阿爾巴尼亞的沙發並不多,我們幸運落腳一個美國男老師詹姆士家裡。

「如果男生家中來去不固定女性,會被說閒話,女生更不用說了。」詹姆士說:「但大家知道我是美國人,不會干涉我的私生活,他們想『美國人都這樣。』」

詹姆士參加和平合作組織而來,到落後國家當英文助教。他在這個深山小村落富舍阿勒茲(Fushe Arrez)待了一年多,帶入書本、舉辦營隊活動,目的是促進孩子的國際溝通。

「這裡的男子有多個女朋友很正常,但他們對女朋友的定義很寬,一起單獨喝咖啡就算是了。」我們依著傳統火爐聊天:「這裡的男生在生活或性上都很自由,想成家多是媽媽張羅,女生則是婚前喪偶都要守貞。」

同樣跟著和平合作組織計畫來的美國女老師麗莎,可就沒詹姆士這麼自由。若發生「家中有陌生男性進出」這種不檢點的行為,會影響她的教職。她就連沒趕上公車, 想要搭便車,都得確定車內有女性或者是家庭。

這裡的文化讓男子覺得願意與他單獨共處,就表示有意願發展進一步關係,他們也知道我們非穆斯林,沒有守貞的戒條,加上男性要強勢、主動的習慣⋯⋯看來我們在阿爾巴尼亞遇到大把惱人駕駛,原來是種文化衝擊。而且不付錢搭便車的行為,在某些路段,也會被誤以為是妓女。

03
阿爾巴尼亞對我們來說是沒有受資本主義染指的淨土,當地人則苦惱國際大企業不想來設廠投資。
04
人們沒有多餘的錢買農藥、輸入外國貨品,因此大多數的鄉鎮都是吃在地、有機、純手工無添加的食材,鮮乳及乳製品也是酪農固定下山來販售的,超新鮮!

女生旅行,實在要看清楚當地國情、宗教、文化背景,轉換應對方式。就算同樣是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搭便車遇到的情況也大不相同。如果再次來到阿爾巴尼亞, 我們是不會搭便車了。

露營區有個荷蘭男子入住,只背著小背包旅行巴爾幹半島,一坐下就跟我們分享大量食物,各種水果、起司、麵包、甚至紅酒,邊嚷著阿爾巴尼亞人有多好多好。

「這都是剛才的便車司機給的。」他輕鬆地說。

我們雙眼發直,羨慕死啦!男生等的時間較長,但會願意載的,幾乎都是沒有居心的好駕駛。

「我也有被騷擾過啦。」聽我們抱怨,他認真數了一下:「大概兩次。」

「我們在這裡十分鐘內就超過兩次!」

圖/ 麥田出版提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麥田出版《無價鳥生活:免開錢的歐洲交換食宿日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