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型手機抄行程,非常沒禮貌?從手帳文化看日本人最在意的基本禮節

2015-11-30 15:10

? 人氣

如果在實用性與情感上都無法理解日本人的手帳文化的話,那我們直接單純來看手帳這玩意兒好了。先來追溯一下手帳的歷史。歐洲在羅馬時代就有將官、貴族階級使用手帳的紀錄,18世紀由英國開始漸漸普及,日本則是在明治12年(1880年),大藏省印刷局(類似台灣的中央印製廠)製作了專為職員設計的「懷中日記」,除了紙幣證券等印刷預定管理紀錄之外,卷末還附錄了租稅相關法規的資料,接近於現代手帳的雛形──除了行事曆、記事欄,後面也會附上鐵路路線圖、世界地圖、單位轉換表等等。隨後,手帳也開始在日本民間流行,成為愛計畫、守時日本人的隨身好夥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是職人之國,許許多多專精專門技術的工匠、師傅,畢生都在雕琢更卓越的技巧,追尋臻至完美的作品,即使是科技大國,他們並沒有遺忘「手感」的重要。手帳看似簡單,卻是最能體會手感的產品,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最接近「自己親手做」的動作,就是書寫,當我們手握筆,一筆一劃之間,掌緣也同時反覆觸摸著紙張,每個動作都是如此緊密,這也讓手帳設計者們近乎神經質地不斷改良這本隨身小書。前段提到的HOBONICHI手帳,每年9月便會舉行發表會,發表明年顏色、款式,以及自豪於那些根本看不出來的細節。

diary
書寫是最接近「自己親手做」的動作(截自YouTube)

比如,手帳本身採用「線裝」,讓手帳可以180度完全攤平,更方便書寫;紙張採取的是叫做「トモエリバー」的輕量紙,讓手帳本體的重量減輕,又不易被墨水滲透,紙張的方格大小,會根據調查調整大小;又有一年,紙張的四角把尖磨圓,讓觸感更滑潤。這些甚至吹毛求疵到很可能讓人質疑一句「誰會發現啊?」的調整與設計,體現了手帳市場的精緻化與工藝化(雖然也體現在價格上了),卻也讓我每年都忍不住投入手帳選擇的奢侈煩惱當中,自得其樂,選一本手帳,實則是把自己丟進了日本產品符號學的戰國市場中。

memo02.jpg
在手帳戰國時期中,手帳市場除了打出不同功能,也祭出「偶像牌」,如NOLTY能率手帳就找來偶像團體V6的成員岡田准一來代言,在書店中張貼出宣傳海報。(圖/陳怡秀提供)

12月1日是日本的「手帳紀念日」,是為了要提醒大家得開始準備明年使用的新手帳了。「你明年的手帳選好了嗎?哪個牌子比較推薦呢?」亦成為我下半年開始,跟日本朋友們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之一。我很喜歡這樣的「儀式性」,如同學生時代在開學前一定要去買新文具,墨水飽滿的紅藍黑筆並列著,光是看著鉛筆盒就覺得很開心。手帳也一樣,尚未記錄下任何一條預定事項,平坦的白紙單純地微微地散發著光澤彷彿引頸期盼著新的開始。當然,不用說,我的書架上,新的手帳已就定位,真是令人期待。

文/陳怡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