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拍的蛋糕總是看起來比較好吃?3個步驟用手機也能拍出邪惡消夜照

2015-11-17 17:28

? 人氣

每次旅行、享用美食總想要留下美美的照片留念,但為什麼總是拍不出眼前風景的美,食物也看起來一點都不美味呢?其實要拍出美照一點也不難,掌握以下幾個重點,用手機也能拍出媲美高檔相機所拍出的效果。

拍食物的要點:別在日光燈下

下圖是用iPhone 拍攝的蒲燒鰻照片。左邊加工前的原始照,右邊則是在Instagram 用濾鏡效果加工過後的照片。未加工的照片看來黑黑綠綠的,不怎麼引人食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jpg
補足照片色調,食物看來鮮嫩可口(圖/大是文化提供)

實際上,不論是食物照或人物照,越是在日光燈底下拍的照片,就越需要加強紅色和黃色,因為日光燈的光芒會把這兩種顏色吃掉,只留下綠色或藍色的光線,就像圖中的蒲燒鰻一樣,看不出是「剛烤好」的新鮮食物(但實際上鰻魚才剛烤好上桌)。

各位是否注意過星巴克的店面有三種光源,即為光線充足、帶點橘黃色、或是讓光線從外頭自然照進來,但在辦公室或對室內裝潢沒有特別留意的餐飲店裡,一般日光燈底下拍攝的照片都很平板。

店家在拍攝食物樣品時,為了防止食物顏色失真,通常會加上一層能讓中央明亮、邊緣略暗的濾鏡(在Instagram 上的名稱為vignett),把綠色或黑色從整體的色調中拿掉,更能突顯食物的紅色和黃色。這種做法雖然有點心機,不過動了這點手腳之後,即使食物放得再久,也能修成剛烤好的美味模樣。

拍出多種風格:善用內建程式調色彩

下圖在人行稀少、綠蔭覆蓋,且行人較少的路上拍攝的照片。拍攝的時間接近傍晚,天氣也陰陰的,因此太陽光源略微不足。這種時候也跟在日光燈底下一樣,照片拍出來的效果顯得色調偏暗。接著我用Instagram 做修正。這種技術其實是從Photoshop 這個Adobe 的設計編排程式衍生出來的,好在現在智慧型手機很方便,只要點選應用程式的濾鏡效果,就能輕鬆完成。

p3
幾個小訣竅,拍出美麗風景(圖/大是文化提供)

1. 先確定未加工照片的狀況:陰天光線不足,因此看起來色調偏暗。
2. 把照片整體的色調調亮。
3. 為了使整體色調鮮豔,加強修補綠色的色調。
4. 為了誘導視線集中於中央,將四周變得較為朦朧。

搞懂色階,你就懂拍照

接著介紹色階的概念。圖34是用iPhone拍攝,並用內建修片功能修補後的照片。在拍攝三明治、或像女性肌膚這種白皙柔軟的物件時,傳統的傻瓜照相機會因感應到拍攝對象一片空白,而自動降低光源,導致拍攝出來的照片都顯得較暗。

p2
搞懂色階,不再拍出暗暗糊糊的照片(圖/大是文化提供)

從物品本身的原始樣貌調整色調,校正後的照片也會更接近原色。修正照片時,基本步驟是把多餘的色調移除,例如把變成黑綠色的東西,改回正確的顏色,因此,「找回東西原本的色階」這件事,請一定要放在腦中。

店家的心機:粉絲替我宣傳美照

在某些店拍照,不知為什麼特別漂亮,這其實都是店家的功勞。

星巴克為什麼特別講究裝潢,這件事在第二章我已經談過了,但不只星巴克,這些注重氣氛和設計的店家,除了「感覺舒服」、「氣氛良好」之外,其實還透過某種手段利用客人替自己宣傳:那就是使顧客覺得這是一間「拍起照來特別好看的店」,由於拍出了漂亮照片,大部分的人都會迫不及待想把它分享出去,店家也因此得到了免費宣傳。

說到照片拍起來好看,大家都會想到人物照。但星巴克厲害的是,讓自家的「商品」被人拍得好看、因而增加被分享機率的能力。

靠粉絲幫我宣傳就好,何需自己動手?

請各位再次回想一下星巴克店內的樣子:是不是通常很明亮、或是帶點橘黃色,還能讓外面的自然光照進來?星巴克就是靠這三種光源,成功營造出燈光美、氣氛佳的氛圍。或者,你是否常在臉書或推特上,看到有人發文分享照片,告訴朋友們自己正在星巴克?我自己也是星巴克粉絲專頁的一員,但比起他們的官方臉書貼文,我更常看到朋友們分享的星巴克新產品照。

也就是說,星巴克創造了無須仰賴自己的宣傳機制,只要一推出新產品,鐵粉就會自動在網路上串聯宣傳。這雖然看似小事,但若是站在行銷的角度,以長遠的眼光考量,這會是多麼可貴的好康?為此,星巴克必須允許顧客在店內拍照。不同於一般店家禁止店內攝影,星巴克刻意開放拍照權,其實正是為了自己的品牌宣傳,透過口碑行銷,讓更多人看見自家品牌。

掌握構圖三要素,手機拍出專業味

拍照除了受到前述的光線與色階影響外,還有構圖(拍攝角度)這個重要的元素。拍攝人物時因人而異,有的人覺得自己右臉(或左臉)特別好看;有的人則習慣要求對方從遠一點的地方拍攝,因此很難隨攝影師的需求做變化。

以下我將用書本的拍攝角度,向大家說明構圖的三大基本要素。

p1
構圖角度影響照片效果(圖/大是文化提供)

1. 斜角俯瞰:想呈現物品的整體面貌時,從稍微斜角的上方拍攝。
2. 正面:適用於想確實掌握東西的「臉孔」,表現出強烈印象,但無法表現厚度。
3. 正面微側:和正面拍攝幾乎無異,只是從比正面稍微偏斜一點的位置拍攝,強調物品本身的存在感。

其實不只書籍,其他例如文具用品、工業製品,甜點等食品也是,只要從這三種角度取景,就不容易出錯。

這裡介紹許多拍照與修圖技巧,儘管如此,拍照的目的仍是為了表達事物的原始風貌,其實並沒有非這麼做不可的規範條例可言。各位不妨試著實際做做看,透過取景器按下快門,再看看圖片預覽,不斷挑戰不同的拍照方式。

摘要

1. 不要在日光燈下拍攝食物,並用濾鏡增強紅色和黃色,就會顯得新鮮美味。
2. 修正照片時,基本步驟是把多餘的色調移除;搞懂色階,你就懂拍照。
3. 構圖只有三種角度,依照你想強調的重點自由選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操弄 視覺的消費心理學:為什麼我看到了這個,就忘了原先想買的那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大是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