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導引指南!《絕地救援》幕後的科學與事實

2015-10-09 12:00

? 人氣

5
Google Earth中的火星圖像,以及電影場景中的幾個重要地點。(圖片來源:Google Earth彙整)

若我們將Google地球這個軟體打開,便可以將地球圖像轉換為火星進行瀏覽,非常方便。這個Google影像,係由NASA、USGS(美國地質調查局)、ESA(歐洲太空總署)、DLR(德國航空太空中心)、柏林自由大學等機構聯合製作。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故事的開頭,戰神3號的基地位置便是在火星北半球的阿西達里亞平原(Acidalia Planitia)的南緣,靠近克里斯平原(Chryse Planitia)北邊的位置,也就是主角遭遇暴風與隊友們失散的地方。另外,在電影中提及的幾個重要地點,如拓荒者號(Pathfinder)的登陸地點,則是位於火星赤道附近的阿瑞斯谷(Ares Vallis)(或稱戰神谷)的北緣;以及最後主角前往戰神4號的預計登陸地點—斯基亞帕雷利撞擊坑(Schiaparelli Crater)。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6
前圖標示地點,於地球上的相對位置(經比例調整)(圖片來源:Google Earth彙整)
7
電影中,主角馬克在火星上行進的路線軌跡(圖片來源:Google Earth彙整)

為了能夠清楚了解這些火星上的相對位置,我們若將這些地點拉到地球上標示,並經過比例調整縮放,可以知道,電影裡的重要火星場景相對位置都十分遙遠。以主角最後駕駛火星探測車從戰神3號前往戰神4號地點為例,這樣距離的一半,就能從西非的西撒哈拉海岸,走到撒哈拉沙漠南端的布吉納法索。另外,主角從戰神3號基地前往拓荒者號位置的阿瑞斯谷北緣,也至少需要駕駛800公里的距離,相當於中山高從基隆出發,到高雄後折返回到基隆,再從基隆折返到桃園機場系統交流道(國道二號交會處)。這樣的距離也僅有一次去程的距離,更何況是來回往返戰神3號及拓荒者登陸處,主角馬克需要連續開車至少兩天的時間,在只有馬鈴薯沒有蠻牛的情況下可說是相當不容易。

電影中為了劇情的緊湊,避免劇情冗長,將主角最後從戰神3號離開前往戰神4號接駁小艇地點的這段旅程淡化,以剪接的方式描述主角連續開車4小時,休息充電13小時的這段旅程交代,但我們若是從地圖上了解,主角馬克在最後的這段4,000公里(電影中馬克利用圓規估算只說了3,200公里)事實上是相當煎熬難受。加上火星沒有高速公路,駕駛火星探測車在崎嶇的地表上,想必是一刻也不敢怠慢。

8
(左圖)主角馬克瓦特尼的行進路徑軌跡(圖片來源:wikipedia) (右圖)戰神4號的斯基亞帕雷利撞擊坑放大圖(圖片來源:NASA)

從上圖的馬克瓦特尼行進路徑,以及下方的高度圖,我們也可以知道,馬克從低窪地區A地點(戰神3號)一路爬坡至B地點(戰神4號),高度落差近4,000公尺,相當於從海平面開到玉山主峰的高度。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馬克除了要在崎嶇的地表上開長途車,還要開山路般的爬坡。因此他選擇了較為緩坡的馬沃斯谷地(Mawrth Vallis)行駛。有趣的是,馬沃斯谷地便是目前科學家推斷可能有水存在的地點,在這個地區內科學家們曾透過火星特快車衛星的光譜儀分析,富含了鋁鐵的黏土礦物,很有可能就是火山灰沉積在開放水域的重要證據。在電影中,也有一幕主角馬克開在地面冒出水蒸氣的地表,很有可能就是行經馬沃斯谷地的畫面。只能說主角馬克若是早點知道NASA的研究,或許直接下車便可撈到現成的液態水,也不用把自己的頭髮燒了一半。也因為這樣液態水的證據,2011年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也曾將馬沃斯谷地列為候選登陸地(最後選定登陸地為蓋爾撞擊坑)。而在故事的最後,主角來到斯基亞帕雷利撞擊坑前的一幕,便是實際隕石坑西北方的一處開口,電影的場景忠實呈現了這樣四面環山的場景,令人感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