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宇X石頭《百日告別》之後 只是留下來的人怎麼辦?

2015-09-22 16:07

? 人氣

林書宇喜歡說故事,拍電影其實就是他說故事的方式之一,也希望藉由 故事帶給人們一些啟發。
林書宇喜歡說故事,拍電影其實就是他說故事的方式之一,也希望藉由 故事帶給人們一些啟發。

問:可能因為人對於面對死亡這件事,知道的太少了,因為我們並不是一直在面對它。兩位對頭七夜的想法呢?又是怎麼去詮釋那一場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對我來說是很矛盾的,因為其實我是基督教徒,但我太太是佛教徒,她家裡的人相信這些傳統習俗。我本身從小並沒有接觸到頭七夜這樣的事情,包括10年前親哥哥過世時,我們也沒有所謂的頭七夜,而是在教會中舉辦一個西方告別式,很簡單的那種。是因為我太太關係,面對了生平第一次頭七夜。對我來說很緊張,很害怕甚至有點期待,因為沒有經歷過,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不知道該不該相信會發生什麼?如果沒有發生怎麼辦?那會是一種失落感。
而且也聽到很多人分享自己面對頭七夜的事,會建議你該怎麼做。但每個人的說法又不一樣,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該相信誰,該如何做。比如我有聽說過一種說法,頭七夜的時候不能醒著,不然她不會回來。就算醒著,也要用棉被蒙住頭不能讓她看你。有這種說法,也有別種說法,所以到底該怎麼做,我真的不知道。唯一強烈的想法是又想待在那裡等待,又想逃走。會待不下去是因為心裡不安,不知道會怎麼樣,寧可逃出去。

石:我跟書宇的想法一樣,很迷惘,很惶恐,根本不知道怎麼面對頭七夜這件事。而且劇中的我角色設定其實也是第一次面臨頭七夜,又是這麼親近的人,不知道到底想不想看到她?或是逃避這一天?所以劇中人選擇了另一種方式。
對我自己來說,死亡這件事情,我們都無法去了解,只能去面對。知道它一定存在,但如何處理,我想每個人方式一定不一樣。唯一確定的是我們遲早都會面對,因為你一定得面對。但真正面對的時候,從我現在所學的社會規範或從別人經驗中擷取到的經驗,是不是一定會那樣子去處理,我不知道,必須等到那一刻發生才知道。

對石頭來說,觀察周邊人事物是他一直以來的習慣,而這習慣帶領他更 敏銳地去關注周遭,保持創作的來源,包括演戲。
對石頭來說,觀察周邊人事物是他一直以來的習慣,而這習慣帶領他更 敏銳地去關注周遭,保持創作的來源,包括演戲。

問:《西藏生死書》就是在教導人去面對死亡。當然,沒有真正經歷過至親摯愛死亡這件事的人,只能體悟到很粗淺的東西,就是人要珍惜當下,然後要學習心境上的柔軟。不過我想兩位在合作這部片子後,一定更加思考過死亡這件事,對你們看待生命這件事情上有什麼體悟?

林:嗯,這問題好難呀!不過就像剛剛石頭說的,這是一個無法用理性去理解的事情,只能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當然,生命是有限的這件事情,我們長大後都知道這句話,但你知道這件事,跟你「真正」知道以及接觸到這件事後,在你心裡產生了什麼變化,又是兩碼子事。

問:對你心境上有什麼影響,比如因此更珍惜人生?

林:這是一定會的。不過,又會區分成狀態好跟狀態不好兩種狀態,完全是兩種極端想法。比如狀態好的時候,你會覺得一切都很美好,珍惜任何一點小事情。這樣說好了,應該是說同樣一件事情,在狀態好或狀態不好時,心情完全不一樣。
比如我哥以前也是念電影的,他也是一直想往這條路走。很多好電影或好作者,都是我哥介紹給我的。他離開之後,我還是會持續追隨著他的意念,看著他當時喜歡的作者或是導演現今的作品,就會想說好可惜,我哥看不到了。然後你也會去想還好自己還能看到這些美好事物,會覺得要珍惜我哥看不到的東西,珍惜現在的生活。但狀態不好的時候,你會變成去想這一切重要嗎?根本不重要啊!他已經看不到了,這一切有差嗎?根本沒差嘛!因為不管怎麼樣,我們都不知道另外一個世界到底存不存在?
但的確也因為我經歷過的這些事情,會對生死想更加了解。比如以前根本不在乎關於一些書籍或影片介紹死後的世界長什麼樣子,直到自己面臨了很在乎的人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你變成會對這些原本不關注的消息感到好奇,想去試著了解。只是去接觸後,你又會去懷疑那些說法真實嗎?很矛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