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錯就是錯了,才不是為你好!心理師一語點破東方文化的「孝順」害慘多少人…

2018-11-16 12:06

? 人氣

唯有消滅自我,才是真正的「孝順」?(示意圖/網路截圖)

唯有消滅自我,才是真正的「孝順」?(示意圖/網路截圖)

承志對於那些鋪在飯上的燒烤鰻魚或龍蝦沙拉感到興趣缺缺,他很少去碰自己的午餐便當,任憑同學將那些他們在日常生活裡鮮少見到的美食瓜分一空。

他的父親在對岸經商,每天晚上都是他陪著母親上各種餐館。即使每天晚餐的料理都不同,但餐桌上卻總是瀰漫著同樣的氛圍:說不完的孤寂、化不開的怨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母親習慣在餐桌上抱怨著在異地經商的父親如何辜負她,猜忌著父親此時此刻應該跟外面的女人做一些下流事。

母親重複地念著,他安靜地聽著。

有幾次,他實在太餓了,忍不住吃了幾口飯,母親似笑非笑地嘆氣:「唉,孩子就是孩子,聽了這種事情,竟然還吃得下飯。」

聽到這些話,他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了事,惹得母親不開心,於是後來即使飢腸轆轆,也努力克制住想夾菜的手,但母親卻又搖頭道:「唉,男人真是難侍奉,家裡什麼都有,卻只想往外跑;別人吃不起的高檔料理,有人卻連夾都不想夾。」

承志聽不懂其中的隱喻,只是愈來愈困惑,覺得自己怎麼做好像都無法讓母親開心。

母親很少吃飯,只是喝酒,然後對他說:「還好有你陪在我身邊,自己生的果然才是最聽話的。小志,你不會離開媽媽對不對?」

這問句對承志來說不難懂,他用力點頭。

漸漸地,他好像有些了解「應該」怎麼表現。

他學會了放學後立刻回到母親身邊、耐著飢餓聽母親抱怨,懂得適時跟著罵那個「負心的男人」幾句、努力吃光那些母親夾到他碗裡的美食……

那一刻,他很開心自己終於學會當一個母親眼中孝順的孩子……

他成了母親眼中忠誠的孝子,付出的代價則是消滅「自我」

承志從小就學會放棄自己的需求,以母親為生活的中心。帶著這樣的信念成長,他或許對成年男性抱有某種敵意,對自己的需求嗤之以鼻,也可能將母親永遠擺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之前,由母親來決定自己的大小事,拒絕離家到異地工作與生活……而這些,都將成為男孩成長與獨立的牽絆。

他或許會討厭這樣的生活,覺得自己總是活在某種無形的牢籠裡;對於那些擁有自己主見,能夠去世界各地度假與工作廣見世面的朋友們,他既譴責他們怎麼可以不顧父母的感受,但又羨慕他們身上擁有自己所沒有的「自由」。

至於對母親,他的感覺真是錯綜複雜:有陪伴母親的責任、對母親的愛,但又好像有些怨恨、有些責怪,卻又覺得自己不應該對母親有這些負向的感受……每當理不清頭緒時,他就更討厭內在如此模糊不清的自己……

然而,這些負面的影響因為沒有在身體留下具體的傷痕,也沒能證明有影響孩子的生活作息,所以不太會被注意。

也因為這些傷經常是來自於家庭內的親子互動,本著「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傳統態度,大部分的人即使看不慣某些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卻不太會出言相勸或者介入協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