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飲食怎麼吃?研究證實戒掉10種食物「比吃藥還有效」,兩周就能有效改善

2024-05-12 09:00

? 人氣

FODMAP在各種食物中的含量有高有低,最初提出低FODMAP飲食概念的洲蒙那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團隊,測試了許多常見食物的FODMAP含量,除了發表於科學文獻中,也開發出一款應用程式,以紅綠燈系統將所有食物評比為低、中、高,協助想要嘗試低FODMAP飲食的人們可以更快速地了解應該挑選哪些食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FODMAP食物。(圖/食力foodNEXT提供)
高FODMAP食物。(圖/食力foodNEXT提供)

飲食調整竟然比藥物更能有效治療腸躁症?

為了探討低FODMAP飲食,是否比起一般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以及藥物治療,對於腸躁症的改善更為有效,來自瑞典的研究團隊在瑞典哥德堡薩爾格倫斯卡大學醫院,招募中度至重度的腸躁症患者,篩選出304名受試者,進行一項單中心、單盲的隨機對照試驗。所有受試者透過網路隨機分配,平均分配至3個組:低FODMAP飲食組、低碳水飲食組、藥物治療組。

低FODMAP飲食組除了需降低飲食中FODMAP的攝取之外,也接受了傳統上對於改善腸躁症的飲食建議指導,包含坐下來用餐、細嚼慢嚥,以及避免過量攝取咖啡、酒精、碳酸飲料、高油脂食物及辛辣食物等。整體飲食模式符合北歐營養建議,三大營養素熱量分配為碳水化合物50%、脂肪33%、蛋白質17%,而纖維的補充則大部分來自於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例如燕麥、無麩質麵包、奇亞子、蔬菜和水果,每日平均攝取約29公克。

低碳水飲食並非改善腸躁症的常見飲食方法,但根據研究作者觀察,有些患者似乎也透過這種飲食方法而改善症狀。因此這組的飲食模式設計為低碳水、高脂肪、高蛋白,且需確保攝取足夠的纖維量。受試者平均每日攝取5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只占總熱量的10%,大部分熱量(67%)由脂肪提供,蛋白質則占23%;每日平均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3.9公克。

藥物治療組則是由研究人員根據每位參與者的主要症狀,給予他們常見的腸躁症藥物,例如瀉藥、止瀉藥、或抗憂鬱藥。

實驗進行4個星期過後,3個組別都能改善腸躁症的嚴重程度、生活品質、焦慮、憂鬱以及非胃腸道相關症狀,然而低FODMAP飲食組有76%的人顯著改善了腸躁症的嚴重程度,低碳水化合物組和藥物組顯著改善的受試者比例則分別為71%和58%。

低碳水飲食和低FODMAP飲食都能有效改善腸躁症?

這項研究令人驚訝的是,相比於藥物治療,兩個飲食組的效果更為顯著,且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也就是不特別排除含有FODMAP食物,竟然和低FODMAP飲食一樣有效,而且這兩種飲食介入還不僅有效改善了腸躁症的症狀,其正面效果甚至在6個月後的追蹤調查中仍然持續,顯示了長期維持改善效果的潛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