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圍棋》台灣不缺圍棋天才,但熱情觀眾、大型舞台在哪裡?

2015-06-01 08:10

? 人氣

圍棋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目的,重點是能夠運用圍棋鍛鍊出來的智慧與優勢能力。

圍棋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目的,重點是能夠運用圍棋鍛鍊出來的智慧與優勢能力。

紅面棋士周俊勳曾說:「台灣不缺圍棋天才,但國內職業棋士養成環境,訓練的強度、質量,皆落後中國、日本、南韓甚遠,到達一定程度後,要自我突破更加辛苦。」

嚴格說,台灣業餘圍棋環境不差,小學階段的兒童圍棋更是蓬勃發展,也許熱度不若從前沒有線上遊戲的年代,但愛下棋的孩子擁有很好環境,充分展現過人天分。台灣棋院追隨日韓職業圍棋腳步,2000年開始推行院生選拔入段制度後,10歲、12歲取得職業棋士資格的大有人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不缺天才兒童、棋士磨練強度落後南韓、中國

可是到了國高中階段,下圍棋環境丕變,想挑戰職業棋士的孩子,如果不到日本、中國、南韓發展,面對的就是規模迷你的本土職棋環境----無論是比賽數量、對局費、獎金水準,都無法支撐太多職業棋士專心下棋。

生活壓力讓多數成年棋士必須分心教棋,年紀仍在就學階段的人,往往選擇兼顧學業,為自己留一條「退路」。這種情況不但影響棋士個人表現,也不利整體水準的提升,國際比賽也難取得好成績。

紅面棋王養成,中國有功

圍棋比賽戰績全台第一的紅面棋王周俊勳為例,他13歲考上中國職業棋士資格,當時在中國體育總局特例同意下,得以自費進入中國國家圍棋隊一起訓練。

家境並不寬裕的周俊勳,為了把握難得寶貴的磨練機會,之後10多年時間,有空就往北京跑。直到27歲拿到LG杯世界棋王賽冠軍,打敗了一同訓練的中國對手。

獲得世界棋王稱號的榮譽固然可喜,卻動搖了繼續赴北京訓練的正當性。他周俊勳直言,之後與中國隊友的互動變得很尷尬,自覺,不該讓盡心栽培他的教練為難,於是主動放棄,當然也影響日後成績。中國的訓練不光是棋藝的切磋,還有迥異於台灣的訓練氛圍。

他觀察:「除了平日訓練強度高,中韓孩子對圍棋的信念更加嚴肅,多抱著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心情戰鬥,因為家裡為了栽培他們,往往做出巨大犧牲,家長負債或辭掉工作陪讀,下不出成績後果可能很慘,因此抗壓能力更強。」

平心而論,台灣孩子投入程度、決心、動力、專注力,真的比不上對岸或南韓,他們通常家裡經濟條件不差,比較沒有(賭上全家命運)非贏可能的信念。

台灣職棋精銳隊

有鑑於職棋磨鍊環境不足,幾位職業棋士努力奔走下,在企業家林文伯先生情義贊助下,中華職協2014年底成立圍棋精英隊、新銳隊(通稱「精銳隊」),目標創造類似中國國家隊的集中訓練環境,一方面增加國內訓練的質(對手)與量,一方面有計畫地增加與中國、南韓、日本棋士的交流機會,期望藉此提升台灣棋士的整體競爭水準。

除了職棋圈本身的努力,大安國中、南山高中、東方工商等中學、彰化師大、台北體院等校,也在現行教育體制內,積極發揮學校教育的能量,主動承擔「中繼支持」角色,讓小學階段累積相當實力的孩子,有機會真正兼顧學業與圍棋專長。

在學校的努力下,有天分的孩子不必中斷圍棋(或學業),還有更寬鬆的環境,讓他們好好觀察圍棋競技、推廣工作的各個層面,從而思索如何經營自己的圍棋人生:要走職業棋士之路?從事推廣工作?還是把下圍棋累積的能力,昇華發揮到其他領域?

 

 

智力、品格的鍛鍊,比輸贏更有價值

圍棋對於智力開發,效果有目共睹。舉例來說,對弈後檢討得失的「覆盤」能夠鍛鍊記憶力,下棋攻略需要的鍛鍊快速演算、推理能力,一旦應用在文史地理、理科、數學等科目的學習,孩子通常都能得到很好成績,正因於此,中國有些省份已經將圍棋納入中小學課程內容。

不光如此,持續精進棋藝過程,孩子必須經過一場場殘酷對弈,從輸贏之中找出自身弱點或傲氣、克服思考瓶頸,自然而然能提升挫折容忍力、性格成熟度;這些能力的養成,絕對比才藝發展更具價值,這也是中學期間持續下棋的真正價值。大安國中學務主任鄭建華說:

「圍棋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目的,否則下棋的人就只是工匠,重點是怎樣把從圍棋當中學到的東西,運用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或是成為人生中的無形力量,那會是孩子一生的財產、智慧、優勢能力,這個比較重要。」

不需要花費的圍棋,能夠鍛鍊邏輯推理、記憶力,而且沒有任何環境限制。
不需要花費的圍棋,能夠鍛鍊邏輯推理、記憶力,而且沒有任何環境限制。圖片來源:施懿宸

馭棋而勿馭於棋

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是台灣最有名的業餘棋士,曾經在美國拿下連續三屆本因坊冠軍,回台任教後非常關心本土圍棋發展,提攜後進不遺餘力,2006年並捐出退休金予清華大學興建「奕園」,期望更多人能享受下棋與觀棋的樂趣。多年來,沈君山只收過1個徒弟施懿宸,施懿宸拜師隔年,就以11歲之齡拿下巴黎世界青少年大賽世界第3名。

清大前校長沈君山退休金興建的奕園。
清大前校長沈君山退休金興建的奕園。圖片來源:清華大學「奕園」網頁

當年受各界矚目的神童,日後並未走上職業棋士的道路,而是跟沈君山一樣走入學術圈,如今任教台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未能堅持圍棋的決定,讓許多棋友至今大嘆可惜,施懿宸也曾經迷惘困惑多年。那些年沈君山陸續以三封信,從個人經歷勉勵徒弟,如何看待圍棋修練與生涯抉擇。

 

《風傳媒》取得施懿宸授權,重新轉載當年三封珍貴信件〈莫教浮雲遮望眼〉、〈汽油和機油〉、〈馭棋而勿馭於棋〉,重現當年兩代棋手的智慧承傳,當中諸多人生道理讀來歷久彌新,歡迎讀者多多參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