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返鄉關心長輩 兩個測驗判斷周邊動脈阻塞

2024-02-01 10:04

? 人氣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照護團隊周邊血管中心黃世銘主任說,高齡長輩常有血管老化、三高或是洗腎等慢性疾病,容易出現下肢動脈阻塞。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照護團隊周邊血管中心黃世銘主任說,高齡長輩常有血管老化、三高或是洗腎等慢性疾病,容易出現下肢動脈阻塞。

嘉義一名五十多歲男性,日前因雙側下肢缺血,經診斷周邊動脈血管狹窄合併急性血管栓塞,導致雙腳嚴重發紺且已出現壞疽,時間長達一個禮拜,甚至嚴重疼痛到無力行走,被家人緊急送往大林慈濟醫院診治,所幸在院內周邊血管中心團隊評估後,利用血管腔內手術合併導管溶栓治療打通塞住的血管,順利恢復下肢血液循環;最後經整形外科清創及重建,成功擺脫截肢厄運。醫師提醒,周邊動脈阻塞時,一定要盡快就醫,想辦法恢復血流,否則若未及時搶救,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必須截肢。建議民眾,不妨利用年節返家團圓的機會,簡單測試一下家中長輩是否有周邊血管阻塞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成因與心肌梗塞相同,尤其這類高危險群應注意!

周邊血管指的是心臟以外,供應手、腳、大腦的血管。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照護團隊周邊血管中心黃世銘主任表示,周邊血管堵塞與俗稱「心肌梗塞」的心臟血管堵塞成因相同,都是因為血管病變、硬化,血流無法通過造成。由於年齡漸增,慢性疾病產生會導致血管壁失去彈性,甚至產生鈣化狹窄,因此,周邊動脈阻塞好發於六十歲以上長者,此外,三高及糖尿病患、抽菸及洗腎病友也是常見的高危險群,尤其洗腎病人的血管壁常有不同程度的鈣化,建議腎友除了要好好照顧洗腎廔管以外,也得注意周邊動脈阻塞,以免因活動度下降,導致預後不良、甚至死亡。

周邊動脈阻塞不能拖,有這些症狀應盡快就醫!

黃世銘主任指出,臨床上,初期周邊動脈阻塞患者常會出現「間接性跛行」的症狀,也就是「休息時沒有症狀,可是走路、運動的時候,雙腳就會開始疼痛,需要停下來休息才能緩解。」假如此時沒有介入治療,血管阻塞就會變嚴重,患者就有可能連休息的時候都會感覺到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周邊動脈阻塞容易發生在高齡長者身上,然而不少長輩怕勞煩子女,經常等到雙腳已出現傷口且嚴重潰爛、不得不截肢時才就醫,建議民眾可透過「觀察長輩下肢是否有傷口超過1個月還沒癒合」或「留意家中長輩最大步行距離是否比平常短」來進行簡單評估,假設平常走一、兩公里沒問題,最近卻最遠只能走三、四百公尺就需要休息,就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治療。

導管微創手術治療動脈堵塞 傷口小恢復快

黃世銘醫師表示,目前在治療周邊動脈堵塞上,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照護團隊多已採用微創導管手術,不僅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少,更能減少傷口大小,加快復原速度並減少患者的住院天數。
黃世銘醫師表示,目前在治療周邊動脈堵塞上,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照護團隊多已採用微創導管手術,不僅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少,更能減少傷口大小,加快復原速度並減少患者的住院天數。

黃世銘主任分享,拜醫療科技進步所賜,對付周邊動脈堵塞已經有非常多治療方式可以選擇,目前臨床上多利用微創導管手術,進入患者堵塞的周邊動脈血管內進行治療。黃世銘主任說,目前除了健保有給付的一般的氣球及支架治療;也有能夠處理鈣化、斑塊、血栓等病變的血栓旋切導管,不僅可以打磨鈣化的血管、切除斑塊,還可以吸出血栓跟碎屑,在面對複雜的周邊動脈堵塞時可以打通血管,再利用塗藥氣球治療血管病灶,讓血流恢復正常流通並增加血管長期通暢率。一般而言,初期周邊動脈阻塞只要打通血管後,就能恢復血液循環,可以避免肢體壞死、進而截肢的風險。整個療程不僅比傳統開刀手術快速,患者更是在住院觀察幾天後,就可以順利出院。

大林慈院服務一條龍,造福雲嘉南患者!

黃世銘醫師指出,雲嘉南地區因為老年人口較多,使得周邊動脈阻塞的疾病案例比台灣其他地區更多,大林慈濟醫院為此成立的周邊血管中心不僅擁有最好的醫療團隊與設備,也配合術前評估、術後照護的一條龍式服務,希望能照顧到更多雲嘉南地區的患者,讓長輩都能安穩健康的免於疾病
黃世銘醫師指出,雲嘉南地區因為老年人口較多,使得周邊動脈阻塞的疾病案例比台灣其他地區更多,大林慈濟醫院為此成立的周邊血管中心不僅擁有最好的醫療團隊與設備,也配合術前評估、術後照護的一條龍式服務,希望能照顧到更多雲嘉南地區的患者,讓長輩都能安穩健康的免於疾病的威脅。

考量雲嘉南地區老年人口多、洗腎率居高不下,使得周邊動脈阻塞已成為老人與三高患者通病,大林慈濟醫院因此成立周邊血管中心,擁有6位心臟外科醫師,及完整且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和術後照護團隊,可以在患者發生狀況時立即介入治療,省去一般醫院因內外科之間缺乏溝通橋樑而出現治療空窗期,每年進行超過2,000例「洗腎透析廔管」手術及超過200例「周邊動脈阻塞導管」治療,不僅嘉惠雲嘉南地區洗腎病患,也讓許多有糖尿病足的患者免除截肢恐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