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初期,金融市場發生什麼事?企業急需現金,讓銀行陷入崩潰危機

2024-02-09 10:10

? 人氣

由於非常多企業在同一時間動用了信用額度,華爾街的銀行業者遂面臨沉重的現金壓力。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分析師察覺到,金融機構漸漸無法取得定期融通資金(指銀行業者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較長天期的貸款)。這個情況顯示,在經濟體系流通的資金明顯不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畫面轉向達拉斯:卡普蘭接見一群投資業高階執行主管時,某大型私募基金的老闆突然打電話來,他走出辦公室和對方通話。對方告訴他,有消息傳出,包括黑石集團(Blackstone)與凱雷集團等私募基金公司,正指示旗下投資組合裡的企業動用它們的信用額度。

卡普蘭回座後,問其中一位高階執行主管:「你們在搞什麼?」「這個消息屬實嗎?你們知道嗎?現在媒體到處在傳這個消息。」

那位高階執行主管一臉心虛,低聲回道,他們還沒有發布正式的命令;更何況,他們當然也不想讓那些指示公諸於世。太遲了。卡普蘭心想:損害已經造成,你們已經製造恐慌了。通常,企業只會在極度害怕日常現金需求(例如發薪)沒有著落的時候,才會動用這些備用放款來源應急。

銀行業本身的財務長也對當時的現象非常緊張。試想,如果每個貸款人都在同一時間動用貸款額度,銀行業者勢必得爭先恐後設法鞏固自家的資產負債表。根據銀行業者在3月11日結束那一週申報的資料,新工商業貸款的金額增加了270億美元,比原來增加了1%,而這270億的新貸款幾乎都導因於企業動用了它們的信用額度。但接下來一週,那類的放款又暴增了1420億美元,也就是增加6%,是1973年聯準會開始發布那類數據以來,最大的單週增加金額。

總之,企業界看似理當審慎的作為,卻製造了一股恐懼感。一如所有最嚴重的金融恐慌,這股恐懼感迅速形成了一個自我實現的循環。

投資人竭盡所能,火速把能賣的都賣了。債券價格和股票價格因此同步下跌,導致長天期政府公債殖利率上升。投資人的行動充分透露了他們沒有說出口的想法:我們迫切需要現金,所以連美國公債都要賣掉。在這個瘋狂爭奪美元的過程中,美國公債不再能發揮傳統的市場避震器功能,而這個現象導致投資組合經理人更積極拋售手上所有的部位,狂搶美元的風潮也因此愈演愈烈。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市場處處長辛格說:「無處可藏。避險天堂已不復存在。」「對我來說,2020年真正最令人驚懼的是,國庫債券殖利率竟然在股票市場崩盤之際急速竄升。從市場的視角來說,這是一種無法對沖的風險。」

作者介紹:尼克.提米羅斯(Nick Timiraos)

《華爾街日報》的首席經濟特派員,負責報導聯準會和美國經濟政策。提米羅斯因其深入而精準地預測聯準會政策變動,而被市場稱為「聯準會傳聲筒」(Fed whisperer)。

提米羅斯在2021年獲得廣泛關注,他成功預測聯準會在當年度11月縮減市場刺激力度。當市場普遍預期升息兩碼的時候,他又出人意料地預測聯準會將升息三碼。這兩次明確且準確的預測大大提升了他的知名度。

外界一直都對提米羅斯能一次又一次預測聯準會的決議感到好奇。除了有人猜測他擁有重量級訊息提供者之外,他曾說自己是一名歷史愛好者,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熟讀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所有聯準會會議記錄。他進一步表示,自己喜歡與理髮師討論經濟問題,因為他們能夠直觀地感知事物的變化。

儘管聯準會經常會調整記者會的採訪座位,但提米羅斯卻始終坐在主席鮑爾的正對面。這無疑顯示聯準會對這位被業界稱為「提米羅斯主席」的資深記者的重視。加上他對聯準會行動的精準預測,使全球財經人士都會關注他在《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與推特(@NickTimiraos)上的見解,期待他能提供新的洞見和分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感電出版《億萬救援:聯準會傳聲筒揭密,鮑爾新冠救市衝擊的真實故事》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