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工作3小時能養得活自己?過來人曝「高效秘訣」:重點不在工時

2023-12-25 15:56

? 人氣

一般而言,接到任務後,我會詢問客戶截稿日,接著會拆解任務。例如,我得在兩週後交出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也許同樣的專案給其他人做,他們會選擇在一天內寫完,但我會把這篇文章拆解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拆解任務方法。(圖/時報出版提供)
拆解任務方法。(圖/時報出版提供)

拆解任務後,同時為每個任務設定檢查點,以讓我能在截稿前至少二天,甚至五天前交稿,例如客戶要求一月三十一日交稿,我會在一月二十六日~一月二十九日之間交稿,交稿前一週給客戶看大綱、確認方向。我知道客戶一定還會想要修改,為了不讓自己疲於奔命,我選擇事先壓縮製作時間,並把任務拆解成小專案,每次執行時,都能確保速度和意願,也能在狀況不好、生病時好好休息。已經先預留空檔給這種突發、不可抗力的意外,內心壓力就不會這麼大。

每次接案時,作者都會以這樣的方式管理專案進度。(圖/時報出版提供)
每次接案時,作者都會以這樣的方式管理專案進度。(圖/時報出版提供)

儘管一千五百字不是很長的篇幅,也可以在一天內寫完,但我喜歡把任務拆得很瑣碎,每天做一點,就可避免用太多時間思考,也能確保自己每天都能處理不同專案,讓多個專案同時進行。

而且搭配計時的習慣,就能掌握自己在不同階段的狀態,假設遇到某個專案耗費太多時間找資料,寫文章時就要加快速度以免虧本。也可知道自己的平均表現,讓報價愈來愈精準。

除了小任務以外,開會、講電話、回信、陌生開發的時間,我會盡可能計時,有了之前的慘痛經驗,找到占用大宗時間的元凶格外重要,否則其他事情都不用做了。

以上做法是面對自己熟悉的專案,但面對沒接觸過的專案,我會先手繪時間軸,條列可能發生的工作細項,再依照過去的計時紀錄估算工時,通常不會和實際情況相差太遠。

此外,我會統計調整服務、做作品集的時間,這是取得客戶的成本(獲客成本),可以用來評估商業開發的效益,如果花一大堆時間成本,上門的客戶卻不多,代表開發的方式要改變。相反的,短時間就能吸引客戶上門,表示這個獲客策略是好的。

•算好自己的時薪

前面的章節有分享如何計算自己的時薪底線,之所以要算,是為了預防浪費時間。如果計算後,你的時薪底線是四百元,那麼當你接到一個專案總價一千元的案子,你就得在二.五小時內完成才划算。如果花了五小時才做完,這個專案就是虧本。

我認為要對付拖延症,這是個好方法,也是「時間就是金錢」的終極詮釋。

作者介紹|邱鈺玲

輔大織品系服裝設計組畢業。出社會時完全找不到設計助理的工作,只好「不務正業」轉換跑道,改以筆耕為生。曾任數位編輯、行銷企劃。

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LaVie、EZ Talk、大誌The Big Issue等媒體之特約編輯,護眼科技領導品牌BenQ為長期客戶之一。擁有個人品牌「內容配研所」。

十年內換了五份工作,並曾於二○一五年嘗試挑戰自由工作,但因缺乏經驗未能挑戰成功。二○一九年求職不順,因而賭氣發起半年「不找工作只接案」的人生實驗,藉此測試自己的極限和能耐。

雖然過程可說是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但沒想到轉眼已過近五年,跟最久的老闆竟是自己,至今連本人都很吃驚。

不上班初期為了打發時間,每月都在個人部落格「Murmuring主婦的碎念日常」發表自由工作生活中途觀察,描寫接案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慘痛教訓與深刻體悟。透過寫實記錄、量化生活,思考工作的意義,探索個人發展的無限可能。

期待藉由個人的經驗分享,幫助大家在自由奔放的時代,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型態。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原標題:每天只工作三小時,有可能嗎?)

責任編輯/洪生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