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基會名人理財系列》臺灣碳權交易所真能幫企業減碳?如何創造三贏局面?

2023-11-02 14:07

? 人氣

碳權交易是什麼?(圖/林彥呈攝)

碳權交易是什麼?(圖/林彥呈攝)

為達成國際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以及配合政府氣候變遷因應相關政策,國內在2023年8月成立了「臺灣碳權交易所」(以下簡稱碳交所),期以建置公平、效率及公開之交易平台,幫助企業降低碳排放。究竟碳交所如何引導企業實現淨零,並讓台灣與國際接軌,打造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三贏的局面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短期著重培育碳盤查人才,中長期引入碳權交易服務臺灣企業

碳交所是由證交所與國發基金合資成立的新公司,透過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服務、碳諮詢和教育宣導等服務,擬定短中長期計畫,協助企業踏上2050淨零排放的道路。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透露,短期規劃上,除了提供碳權諮詢、教育宣導外,同時也要穩固基礎,也就是幫助企業進行碳盤查,他打趣形容道,減碳就像減重,後者要先記錄體重,前者則要事先做好碳盤查,企業可藉此掌握各部門與生產要件的碳排量,進一步制定減碳計畫。

不過台灣目前缺乏碳盤查人才,田建中表示,碳交所接下來會與相關組織或大專院校合作,開設有關碳盤查、碳中和與碳足跡等課程,積極培育足夠人力為企業提供減碳教育與規劃。

至於中長期將逐步導入碳權交易,並依循環境部的規範規劃完善的交易平台,田建中也指出,成立碳權交易所的國家不只台灣,鄰近的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印尼等也有相似的機構,因此接下來也會引進國外的碳權,讓企業購買碳權時有更多元的選擇。

投資人多留意!碳權第三方驗證不可少,尋求官方渠道獲取正確資訊

既然淨零排放是國際共識,碳交所的碳交易機制勢必也要與國際接軌,田建中分析,國際上的碳交易機制分為兩大類,其一為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TS),採用「總量與交易」(cap and trade)的做法,碳排放超過政府制定標準的企業,必須向表現優異的企業購買碳權,最後沒有碳權的企業會越來越少,碳權交易的金額也會隨之升高,達以量制價的效果;另一種則是以價制量,也就是由政府規範企業排碳須課徵的費用,台灣將於2025年採用此制度。

而碳權交易所成立後,碳權概念股也在國內投資人之間掀起熱潮,但大家真的清楚手中握的是真碳權嗎?田建中提醒,投資人出手前千萬要睜大眼睛看清楚企業是否有經第三方機構驗證。

他解釋,現在企業要取得碳權已有嚴謹機制,企業首先要進行相關規劃與確認制度,計畫實行後須再找第三方機構來查驗,確定符合外加性、永久性等標準,才得以向主管機關申請碳權。舉例而言,如果企業只是買下一片原本就存在的森林,是無法取得碳權的,必須植樹造林才符合資格。

眼看淨零排放的終點線越來越近,許多企業對於溫室氣體減量充滿「碳焦慮」,田建中認為,企業可以透過環境部的「氣候公民對話平台」尋求協助,從官方管道獲取正確資訊與建議,再來制定節能減碳的因應策略,一步步穩健朝淨零邁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