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專題》勿等下個颱風跟地震來襲!從災情綜觀儲能基礎建置當務之急

2023-08-16 16:39

? 人氣

台電推動路園變電所的儲能系統,裝置容量達20MW,為具指標性意義之變電所儲能案場。圖/台電提供

台電推動路園變電所的儲能系統,裝置容量達20MW,為具指標性意義之變電所儲能案場。圖/台電提供

卡努颱風引進的西南氣流造成南投縣仁愛鄉傳出嚴重災情,土石流淹沒民宅也阻斷交通,停電搶修工作不易,此時通訊與電力益顯重要。經濟部能源局電力組吳吳志偉參事表示,台灣這幾年陸續推動防災型微電網,內容包含小型的柴油發電機、小型的儲能系統,這一套獨立電網,可以在災情電力系統中斷的時候持續供電,增強區域的防災能力,讓通訊不被中斷,災戶也能立即對外求救。工研院電網策略室主任暨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張簡樂仁表示,防災型儲能系統是備援系統,雖然容量小型只能撐1到2個小時,但是即使是這樣也已足夠。除非是大型的事故,否則以現在電網復電的速度,一般來說在一個小時之內或是甚至幾十分鐘之內就能恢復供電,而儲能系統可在那之前穩定供應電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專家建議:儲能應擴大應用於三項基礎設施:避難所、基地台、交通號誌

吳志偉表示,不僅是偏鄉或離島,目前新建的建築物建議都要裝上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加上小型的儲能系統,當天災發生時仍得以維持通訊、照明與維生等基礎設備運作。張簡樂仁則提到,以台灣現階段來說,除了跟再生能源機組搭配,應先讓儲能應用於以下三項基礎設施:第一是在常見的避難場所比如社區活動中心、國中跟小學;第二是基地台,通訊必須暢通,每一個基地台應都有它專屬的儲能電池;第三個是路燈、交通號誌,這些關鍵的基礎設施能夠讓電力無法穩定供應時,不造成民眾恐慌。

解決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問題 儲能扮演關鍵角色調節供電穩定性

儲能除了防災型功用,張簡樂仁進一步說明其在整個綠電產業鏈的角色,電力系統的供給跟需求是時時刻刻要維持一樣,但當今天國家要發展高比例的再生能源時,勢必會面臨的情況是「需要電量的時候它不一定有,有時候又一次給太多」,所以需要儲能系統去調節。張簡樂仁舉例,一片雲飛過來,太陽光電的發電量立刻降低,而且降低的明顯、速度又快,這種情況傳統的發電機沒辦法追得那麼快,但是儲能系統卻做得到。因此儲能在再生能源佔比越來越高的時候,愈發彰顯它的重要性。

借鏡國際面臨的用電課題 再生能源比例愈高,儲能發展勢在必行

國際的儲能發展跟大環境因素、政令宣導息息相關,吳志偉表示,以歐洲來說電價本來就高,再加上烏俄戰爭影響,家用型儲能普及率高,運用太陽能板跟電池結合在一起,因為白天用電少,晚上回到家便能加以運用儲存下來的電量使用,歐洲甚至發展出電池交易的商業模式,當市面價格比較好的時候,民眾也可將電賣掉賺取利潤,分攤掉建置儲能系統的花費。 張簡樂仁則說明中國的情況,中國預計要在2030年達到碳達峰,因此他們建設了很多再生能源,卻沒有足夠併網的容量,只能加快建置儲能系統,這讓台灣借鏡,當未來再生能源比例愈來愈高,將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張簡樂仁重申:「全世界都在發展再生能源與極端氣候有關,發展再生能源已經是沒有回頭路,而且非做不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與不穩定需要很必要的媒介『儲能』,再生能源的佔比越來越高的時候,儲能能夠讓電網更穩定,民眾用電時更舒適。大眾必須體認這是一個全世界都遇到的現況,不是單一課題,這需要全民共同瞭解與面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