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米方式會影響美味程度?想要粒粒分明該怎麼煮?專家曝白飯好吃關鍵

2023-08-05 11:30
煮飯前要不要洗米的問題,自有兩派擁護者,甚至有人認為洗米與否,影響了米飯的黏性與軟硬程度。(示意圖/Unsplash)
煮飯前要不要洗米的問題,自有兩派擁護者,甚至有人認為洗米與否,影響了米飯的黏性與軟硬程度。(示意圖/Unsplash)

煮飯前要不要洗米的問題,自有兩派擁護者,甚至有人認為洗米與否,影響了米飯的黏性與軟硬程度,對此,國外學者提出的研究打破這項迷思,洗米雖然可以沖走灰塵、減少砷的含量,但無法洗去米粒本身含有的澱粉,也無法影響黏性。在煮白飯之前,你會先洗米嗎?有些人認為洗米的方式會影響米飯的美味程度,甚至有傳聞洗米產生的白濁洗米水,是因為沖洗過程中將米粒的澱粉洗出來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國外專家為此進行了多項研究,破除關於洗米的謠言!

燉飯濃稠是因為沒洗米?米飯的黏性與軟硬跟洗米有關嗎?

米飯是亞洲人的重要主食,歐洲地區也經常可見米食料理,像是義大利燉飯、西班牙海鮮飯,或是希臘人用葡萄葉包裹米飯、肉末、香料製成的希臘粽,在英國則會用來做成甜點「米布丁」,由此可見米是人類飲食中極為重要的食材之一。

儘管有如此多變的料理方式,米在下鍋前究竟要不要先用清水沖洗,自古以來便有各種不同說法,就連穀物種類、當地飲食文化以及對健康的迷思,都影響人們洗米與否。《CNN》於2023年7月6日的報導指出,有烹飪專家宣稱,洗米可以降低米的澱粉含量,白濁的洗米水就是最好的證明,此外,如果想要煮出粒粒分明的米飯料理,就要事先洗米,若是想要黏稠效果的義大利燉飯、西班牙海鮮飯或是米布丁,則不需要清洗米粒

對此,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團隊過去曾針對洗米的都市傳說進行多項研究,首先,研究人員發現,洗米水會變得混濁,是由於碾米的過程中,米粒表面會產生一種與「黏性」有關的直鏈澱粉;另一項研究則以糯米、中粒米與茉莉香米3種品種進行測試,並分為完全不洗、用清水洗3次、用清水洗10次,他們發現清洗過程對黏性和硬度完全沒有影響,穀物的種類才是真正與黏性有關的因素,且糯米的黏性最強,中粒米與茉莉香米的黏性則較差、質地偏硬。

米粒不只沾附灰塵,竟還有砷與塑膠微粒!

《CNN》的報導提到,清洗米粒通常是為了洗掉稻米脫殼過程中混雜的灰塵、小石子、稻穀碎片或小蟲子,不過昆士蘭大學的另一個研究指出,隨著塑膠製品大量出現在食品供應鏈,米粒當中也被檢驗出塑膠微粒,且無論是用塑膠袋或紙袋包裝的米粒,都有相同含量的塑膠微粒,如果是預煮好的即食米飯,塑膠微粒含量更高出生米4倍,但如果事先沖洗米粒就可以洗去部分塑膠微粒,沖洗生米可減少20%塑膠微粒,即食米飯則可減少約40%

加拿大皇后大學與中國河南工業大學也曾不約而同探究米粒殘留的化學物質與洗米的重要性。皇后大學的研究發現,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環境中的「砷」,透過預先清洗,可以去除90%的砷,但同時也洗掉銅、鐵、鋅等有益健康的營養物質。河南工業大學的研究則說明,除了砷,米粒還可能含有鉛和鎘等其他重金屬,如果預先清洗可將這些物質的含量降低7%至20%。

洗米洗不掉米粒澱粉 也不會影響黏性

總而言之,洗米雖然可以沖走灰塵、減少砷的含量,但無法洗去米粒本身含有的澱粉,也無法影響黏性,更無法洗掉表面的細菌,不過也無須過於擔心,因為烹煮的過程中,高溫就會殺光大部分的細菌,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洗過或煮熟的米在室溫下存放多長時間,仙人掌桿菌的細菌孢子可能會開始生長並產生毒素,導致腸胃道疾病,因此除了清洗之外,也要留意存放的環境,避免吃壞肚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白色洗米水來自米粒澱粉、洗不洗米影響飯粒黏度?國外研究打破迷思!) (相關報導: 煮飯哪一款米最好吃?內行狂推2品種「超香又Q彈」:冷掉也好吃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李艾庭

更多文章
「韓國人來台灣玩,最夯伴手禮是統一滿漢大餐!」熊津食品總經理:以速食麵、茶飲搶進東北亞
《絕命毒師》馬克馬戈利斯病逝,享壽83歲!同劇演員痛心哀悼,曝他私下反差一面
對抗中國威脅,歐洲想拉攏印度!《經濟學人》:3大障礙讓歐洲碰壁
羅智強控遭「競辦高層」網軍攻擊 金溥聰稱「沒證據」:影射不回應
《木曜4超玩》集體離職「觀看數崩盤」? 網指1原因「看不到初衷」:根本不想點進去看⋯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生日!求姻緣、求財好時機,最佳供品、拜拜時辰一次看
財力比老高更驚人!小茉私下「超狂工作」曝光,房子、車子都是她買的
夏克立被爆「擁3房」裝可憐⋯拍片認「有4間」 控黃嘉千阻賣房「被囚睡橋下」害背千萬債!
天氣預報》12縣市豪大雨特報!卡努才剛轉彎,新颱風「蘭恩」生成時間曝光
士林補習班倒閉老闆「頭身分離」陳屍樓梯間!死亡超過2個月…警初判「排除他殺」
賀瓏辯論3連問「辛龍要不要救劉真?」 懺悔7天改口道歉:後悔沒同理當事人
NONO、黃子佼都交保…她分析「這人恐全身而退」!再揭炎亞綸下場:絕對跑不掉
賴清德不見了?名醫曝柯文哲勝選絕招:其實是跟這個人在選
我懂你的英文,絕對不是「I know you」!外國人聽到會一臉茫然,正確說法曝光
除了AI還可以追什麼股票?內行人曝3檔強勢股:升息怎麼輸的就怎麼贏回來!
「艋舺阿龍炒飯」老闆48歲癌逝!「全台第6炒飯」成絕響 生前最後發文勸這事
歷史新新聞》鄭文燦、潘孟安、林智堅當年這麼描述自己的台大國發所求學經歷
平均地權新制上路,台灣房市現在如何?房產指標上升7.3%
男女都需注意:乳房脹痛、經期不規律?可能是泌乳激素瘤作祟
不激怒中國、俄羅斯情況下與美國親近 蒙古談成直航吸引美國投資礦產
為何許多人都會愛上和自己個性相反的人?過來人道出自身經驗,個性互補其實是感情致命傷
揭民進黨再執政困境 前幕僚評柯文哲像當年的他:新政治產品銷量待觀察
日本花滑王子結婚了!羽生結弦深夜震撼宣布:賭上我的人生…
侯友宜民調跌都是自己人搞的?沈富雄點名這「四種藍」
幕後》柯文哲布局新竹立委 曝光白營最有力山頭、「如朕親臨」小秘書
基隆不提名是怕得罪國民黨?蔡正元揭柯文哲「小心布局」:搶到非綠道德制高點
電風扇葉片選幾片才好?電器行老闆曝最佳數量「省電又安靜」,4大使用禁忌千萬別犯
風評:美債降評等,大事或「沒事」?
揭仲專欄:新版國軍地面作戰的四大隱憂
陳鴻達觀點:關於碳權,你應該知道的二三事
林庭瑤專欄:刀郎「羅剎海市」,戳中哪些社會現實?
林進嘉觀點:評衛福部「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周祝瑛觀點: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勇敢人生
閻紀宇專欄:挑戰「聖徒」教宗的女先知
觀點投書:水電雙缺─台灣大不幸
觀點投書:如何看聯合早報與華盛頓郵報間的開戰
魏玓觀點:一場激動但安然完成的敘事之旅─《怪物》與是枝裕和的幾個迷思
觀點投書:狡辯到底的民眾黨
觀點投書:柯P一日歌手淪為「政治美學」
觀點投書:邁出參與式預算的一大步,期待安坑輕軌的改變
觀點投書:林繼周對李嗣涔的批判充其量對了50%
觀點投書:對黨有益,對國有傷
睽違三年佛光山籃球邀請賽重磅回歸
賴清德過境美國爆出「造謠」 趙少康嗆:去不了華府,不用牽拖國民黨
7月外資淨匯出 為何金管會、央行公布的金額差了700億?
東檢雄檢率隊至高市毒防局交流 毒品再犯防制聯繫平台業務觀摩
綠能產業布局、環境永續雙贏 臺灣億鴻與日本長大Chodai簽署MOU 兩龍頭攜手推動綠能永續 共創電力黑科技高峰
許淑華到埔里守城橋勘災 仁愛鄉以搶通中斷道路為要務
巧克力不能吃!父親節、七夕到高雄駁二Pinway手作幽默創「藝」
表揚大會親頒獎 陳其邁:感謝導護志工守護學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