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補習真的有用嗎?專家揭關鍵5件事,做錯反而害成績更差

2023-07-14 10:00

? 人氣

許多家長將孩子送至補習班補習。(示意圖/取自Unsplash)

許多家長將孩子送至補習班補習。(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我家附近大小補習班林立,從學童的安親班、才藝班,到升國中的文理補習班,甚至還有高中升大學的醫科保證班。這邊考私立國中的風氣盛行,家長間瘋傳準備明星私中的入學考試,得讓孩子從國小三年級開始補習。許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不斷接收這類「恐嚇訊息」的轟炸,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便把補習當做孩子學習中的必要安排,卻沒有認真思考孩子是否真的需要補習,或孩子需要什麼樣的學習協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把銀子花下去沒成效就算了,還浪費孩子寶貴的時間。補習班額外的作業常讓孩子喘不過氣來,只會對讀書學習更倒胃口。因此,父母得先分辨給孩子安排補習,究竟是孩子有需要,還是父母自己內心焦慮,深怕孩子不補習就會學習落後,孩子參加補習才能心安。

事實上,我們應該把「校外補習」視為孩子的學習策略之一。

前文談到,學習策略包含了六大領域,校外補習就屬於「求助資源領域」。我們希望孩子能自我評估,自己在讀書學習中遭遇了哪些困境,進而思考是否透過補習改善學習成效。因此,是否要去補習不應單方面由家長決定,也應該讓孩子參與決策。如果孩子還在國小中、低年級,判斷與決定的能力不足,家長可以暫時依自己的評估為孩子安排補習,但請容許孩子日後有決定繼續補習或轉換補習環境的彈性。

如果希望孩子在讀書學習上能更主動積極、自我負責,那麼父母就應該與孩子共同討論與決定任何在學習上的額外安排。

評估孩子的補習需求

1:釐清補習的真正目的

坊間補習班有很多種,有的強調課業補強,有的專攻升學考試(如私中保證班、醫科班等),有的是提升特定能力(如國文寫作、英語口說、全民英檢、術科檢定等)。總之,因應孩子在課業學習與升學上的需要,補習班推出的課程琳瑯滿目,招生手法也相當多元。

不管怎樣,家長應該清楚知道,幫孩子安排補習的確切目的是什麼。若是某些單科學習成就低落,那就補特定學科就好,不需要補全科。雖然補全科很划算,但也會花費孩子許多寶貴的時間。

若孩子在大考前不懂得如何自行溫習,那麼參加考前衝刺班也無妨。但這類補習班幫孩子把讀書時間表都規劃好了,孩子只是按表操課,並沒有學會自行擬定讀書計畫,無助於養成自主、自律的讀書習慣。

千萬不要人云亦云,看大家都在補習考私中,就把孩子送去補,但自己的孩子並沒有想要讀私中。孩子在缺乏學習動機之下,不斷被要求演練試題,很可能因此厭惡學習。

2:找出孩子的學習困難

很多時候,大人會因為孩子在學校考試成績不佳,而要孩子去補習,這樣的決定是相當粗糙的。在決定補習前,應該和孩子討論究竟學習困難之處在哪。到底是基礎觀念沒搞懂,導致新進度難以吸收;還是對學校老師的教學方式難以接受,聽不懂課堂講述。或孩子根本沒花時間預習或複習功課,考試後也沒確實訂正考卷,錯誤的地方一直沒弄懂。

國小階段的家長,不妨與孩子一起檢視作業或考卷,通常會出現一些共通的錯誤模式。例如粗心大意、題意理解錯誤、對某些公式或定理不夠理解、相關概念混淆、書寫速度過慢,或因考試焦慮而無法正確答題。

有些問題即使去補習,也不一定幫得上忙。因此,在決定補習之前,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好好把那些不足之處補強,把該訂正之處搞懂;同時,也可以詢問學校老師對孩子讀書學習上的觀察。

國中、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較難,家長不一定看得懂孩子的作業或考卷,但可以透過提問,了解孩子的學習困難在哪裡。例如:「我發現,最近你的數學成績有些退步,是不是遇到困難了?」或「你有發現,問題出在哪裡嗎?」再詢問孩子,打算如何改進。

如果孩子提到上課常聽不懂,回到家怎麼鑽研也無法搞懂,或許可以考慮去補習,聽聽看不同老師的講述方式。有時不是老師教得好不好,就只是適不適合、能不能接受。

但要注意,許多補習班都會超前進度,孩子在補習班聽講過一次之後,常會有一種「我已經全懂了」的錯覺,於是在學校課堂上便漫不經心,或寫別科的作業,錯失在課堂上再次學習的機會。

3:評估適合孩子的補習型態

如果與孩子討論後,決定幫他安排課後補習,接著需要思考,他適合哪種型態的課後補習?是多人的大型補習班或人數少的家教班,還是直接請老師到府與孩子一對一互動。

不同的孩子需要的學習協助不同,如果孩子只是在課堂上聽不懂,那找個教法令孩子容易接受的老師學習,不論班級人多人少都不成問題。但如果孩子的學習困難出在先備知識不足,過去的學習基礎沒打好,那可能就需要選擇人少的家教班,或一對一的指導,以針對個別需求給予適切的協助。

這些考量,最好也能與孩子充分溝通討論,而不是因為聽說某個名師很會教,或多數同學都這樣補習,就把孩子送過去。適合別人的不一定就適合自己的孩子。別小看孩子,他們其實有能力分辨,哪些老師認真,哪些偷懶打混;哪些老師的教法聽得懂,哪些會愈聽愈糊塗。父母不妨常常問問孩子的意見,與孩子一起討論什麼樣的補習型態最適合他。

當然,補習班也會指派不少回家作業,常常排擠到做學校作業的時間。怎麼辦呢?

理想的狀況當然是都能完成最好,但若時間真的有限,且兩者的作業內容重複性高,應當以學校老師指派的作業優先完成。若補習班的作業或評量能針對孩子課業不足之處加以補強,那麼當然要求孩子盡量完成。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與孩子討論,並讓他有機會練習規劃自己的讀書時間、安排各項溫書進度。

4:定時追蹤補習成效

為了不要讓補習淪為「補心安」,一段時間後,就與孩子一起檢核補習成效。當然,最直接的就是作業表現或考試成績是否比以往更進步。

你得理解,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去額外補強,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不只金錢,還有孩子大量的時間與體力。補習和車程往返的時間,可能會壓縮到孩子寫學校作業或溫習其他科目的時間。若補習無效,大可以把這些時間或體力省下來,跟著學校老師的進度,有充裕的時間好好寫作業和溫習功課,而不是愈補愈大洞。

有時候,孩子可能會直接對大人說:「不想再補了!」這時候,不妨聽聽孩子怎麼說,是否有道理。這表示孩子懂得觀察自己的學習狀態,評估額外補習對學習的幫助,也是一種對課業學習負責任的展現。如果,孩子告訴你補習班老師時常口出惡言、羞辱學生,或總是出大量作業、祭出懲罰性抄寫等手段來對待學生,請家長進一步去了解,若實情如孩子所言,盡快讓孩子離開那個補習環境,避免繼續受到傷害。

5:尋求補習之外的其他資源

我一再強調,是否安排孩子去補習,需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也就是能與孩子充分討論後再決定。同時,也不該把補習當作課業落後時唯一的求助管道。請與孩子一同想想,遇到學習困難時,除了補習,還可以怎麼幫助自己。其實,學校同儕或老師就是很好的資源,許多老師都很樂意額外花時間替學生解答課業疑難。

許多學校也有開辦課後補救教學班,安排課輔老師替孩子解惑,不妨鼓勵孩子利用這些機會與資源。前文提到,高三時我與同學一起找學校老師指導英文寫作,定期交作品給他批改,在短期之內就功力大增,沒有花上半毛錢,更省下許多課後時間(評估補習需求的五大要點,見以下圖表)。

圖表15(圖/天下文化提供)。
評估補習需求的五大要點。(圖/天下文化提供)。

另外,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外出補習會交到壞朋友,或深夜回家遇到危險;那麼線上學習平台也是個很好的選擇。目前坊間有許多線上資源,能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包括英文的聽、說、讀、寫,國文寫作、閱讀理解,以及各科目的複習或解題等,大部分需要付費,通常可以重複觀看,不受時空限制,有的甚至整合線上與線下的學習活動,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了解並嘗試使用。

我從小補習到大,遇過許多教學及解題功夫厲害的老師,對我的學習幫助頗大。但現在回頭想想,其實有些補習是不必要的。補習不是萬靈丹,但若能與孩子一同討論,釐清他的課業困難與需求,補習也確實有可能幫助孩子的學習。然而,比補習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要有改善學習表現的動機,同時在課後也願意花時間研讀課業、完成作業。否則,額外花再多時間補習,也只是白忙一場。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圖/取自天下文化)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圖/天下文化提供)

作者介紹∣ 陳志恆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1155號)

.美國NLP大學認證神經語言程式學高階訓練師(Master Trainer)

.台灣神經語言程式學會(TBNLP)副理事長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訓練合格治療師

.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

小時候立志成為教育部長,因為當他還是孩子時就是個小小觀察家,發現校園裡竟存在許多不合理的事。雖然他成績優異,也備受師長喜愛,卻十分關心弱勢或學習低成就的同學。

他慢慢發現,那些同學不是頭腦不好,更不是不想把書念好,而是升學至上的教育體制和大人的某些管教手段,讓他們逐漸放棄課業,最後放棄人生。

長大後,他成了中學輔導教師,在長期與青少年的互動中,發現許多孩子內心其實傷痕累累。他把這些教育現場的第一手觀察,寫成了《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一書,引發深遠回響。

他知道,唯有大人先改變,孩子才會改變;真正需要接受教育的,其實是大人。於是,在深耕校園輔導工作多年後,決定辭掉穩定教職,走入社區,支持更多老師和家長開始改變,也提醒大人要善待孩子。

現在,陳志恆是一位廣受歡迎的心理健康與親職教育講師,常應邀到學校、社區與企業授課。同時,他出版了多本暢銷書,包括給大人閱讀的《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心理成長及教養書籍,也有寫給青少年的讀物《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從知道到做到》等書。

一直以來,他投入許多心思在「學習輔導」這個相對冷僻的主題上,始終相信沒有任何孩子故意要放棄課業、放棄人生,他們學習困難與課業落後的背後,其實有著許多「學習創傷」。如果,這些孩子能得到大人更多的支持,引導有效的讀書方法,便能重拾學習自信,在課業上獲得更多成就感。

或許,他無法成為教育部長去改革體制,但卻能不斷透過演講與寫作發揮社會影響力,破除過時又無效的教養觀念與管教方法,也幫助更多家長與孩子連結得更好,進而激發孩子學習與前進的動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原標題:補習並非絕對必要)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