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認真上班4小時就好!研究揭:每週工作超過這時數,績效竟急速下滑

2023-07-07 14:25

? 人氣

研究結果揭露,普通人一天大概只能專注1小時左右,受過訓練的專家則可以拉長至4小時。(示意圖/取自Pixabay)

研究結果揭露,普通人一天大概只能專注1小時左右,受過訓練的專家則可以拉長至4小時。(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一天之中,你最常待在哪裡呢?如果是學生,應該是學校;如果是上班族,應該是公司。不過,「桌子前」想必是大家最常待的地方。相信有同樣經驗的人都會認同,我們全心投入課業或工作前,其實浪費了許多時間——確認一下昨天晚上的新聞,再看一下社群軟體,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這樣說來,我們在一天24小時內,能夠完全專注的時間通常是幾小時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據前述的安德斯.艾瑞克森教授之研究結果,初學者一天大概只能專注1小時左右,受過一定訓練的專家則可以將時間拉長至4小時以上——不僅是針對小提琴演奏家的研究,就連西洋棋手和各類運動選手的研究中也出現了同樣的結果。艾瑞克森教授以「維持最高專注力的普遍極限」來形容這4個小時。據此,我們可知每個人維持在專注狀態的時間存在著限制,透過訓練則可將此時間拉長至每天4小時左右。

工時與績效不見得能成正比

方洙正博士在其著作《用心休息》中提到了有關專注時間的有趣研究結果。伊利諾理工學院心理學教授雷蒙.范.澤爾斯特(Raymond Van Zelst)與威勒.柯爾(Willard Kerr)以同事為研究對象,調查他們的研究習慣和日常生活。由於學者們的成就指標通常是發表論文,因此,雷蒙教授與威勒教授同時調查了這些學者待在研究室的時間,以及他們發表的論文篇數。結果令人訝異,本以為研究時間愈長的學者發表的論文愈多,事實卻與預想不同。

這些學者每週的研究論文篇數在工作10至20小時的區間達到巔峰,然後開始急遽下滑。換言之,一星期在研究室裡待了25小時的研究人員與待了5小時的研究人員,兩者的論文篇數其實大同小異——有些研究人員投入的時間甚至更多!

從該項研究中,我們可以知道每週工作35小時的研究人員,相較於他們每週工作20小時的同事,其實只有一半的工作績效;每週工作50小時的研究人員和工作35小時的研究人員一樣,績效皆呈下降趨勢。令人難過的是,一週花費50小時以上進行研究的研究人員,其績效竟與工作5小時的同事一樣。研究時間超過50小時之後,曲線就會不斷往下走——想當然耳,每週工作60小時以上的研究人員是當中績效最差的組別。

這個結果著實有趣。我們無法單憑工作時間計算績效,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儘管在書桌前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我們無從得知這段期間究竟做了什麼、有多專注。最終,我們認知到工時並不能代表什麼,一切仍需成果佐證。

「專注」的前提:先擁有適當且良好的休息

過去曾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像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瑪斯.曼(Thomas Mann)、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等作家,以及在全世界65個國家連載漫畫《呆伯特》(Dilbert)的作者史考特.亞當斯(Scott Adams),他們的專注時間都是4小時左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