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太過萬能,會讓父親失能!作家點破「男人在家中邊緣化」過程:其實有點不公平

2023-06-25 12:00

? 人氣

育兒不該只是母親的責任,父親也應該與孩子們建立起雙向的互動關係。(示意圖/取自xframe)

育兒不該只是母親的責任,父親也應該與孩子們建立起雙向的互動關係。(示意圖/取自xframe)

聰明的母親,要把做個適合孩子父親的機會與練習還給他自己。

當家庭每個成員都可以健康而正常地互動和交流時,這些愛的能量,才能把家帶往更好的方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個廣為流傳的笑話:孩子常會纏著媽媽問東問西;但當孩子開口問爸爸問題時,往往只有一句話,那就是:「爸爸!媽媽呢?」

結婚前,在社會價值的認定上,男女雙方的差異普遍不太大。但結婚後,男人安定下來,開始在事業上衝刺,女人卻開始為家務忙碌起來,特別是孩子陸續報到的那幾年。為了安心陪伴孩子成長,女人或許還會選擇放棄工作,回家照顧孩子,而男人在家中的功能,則會因為逐漸被邊緣化而越來越失能。

做為家庭主婦,我們總考慮先生賺錢養家很辛苦,幾乎把家裡所有的事全盤包下,這樣好像才得以平衡自己沒有工作賺錢的愧疚之感。結果,我們弱化了先生,只讓他負責賺錢,就像我們弱化了孩子一樣,只讓他讀書就好。但我們卻越來越強化自己在家庭裡的角色,直到家庭功能逐漸失衡,才發現問題的癥結,原來是在自己身上。

我就有好多當家庭主婦的朋友,在發現先生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馬鈴薯人之後,才驚覺態勢不妙,於是開始帶領先生分工家務與照顧孩子。

家庭裡的每個成員,都是讓家庭可以幸福運轉的重要一員,沒有人應該被忽略、被邊緣化。而母親這個角色,也不應該強大到無法取代。

母親太過萬能,反而讓家庭失衡

在初為人父母時,我先生也很認真地學習育嬰知識,學習要如何抱嬰兒和換尿片。只是孩子睡在我們的床上,他怕不小心會碰著了,我也擔心他睡不好,每天還要跨縣市開車通勤,所以三人共眠沒幾天,就讓先生自己睡一間房。

當第二個孩子出生,先生能幫的忙更少了,因為當媽媽的我已經一回生,二回熟,所有的事都自己來做,反而既快又好,小事從換家裡燈泡,大事到換屋搬家,先生都不需要動手,只需要配合就好。

忙碌的育嬰生活,讓我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細心思考夫妻雙方在家務分工或是跟孩子相處上,有沒有什麼不協調的地方。直到我因為生病,小兒子卻不讓他爸爸帶他去上才藝課,先生無奈到提議請假,我才發現我們母子三人,跟先生是生活在看似一樣、實則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我應該早點讓先生跟孩子建立更多情感互動與陪伴的連結。

在育嬰上,初為人父的爸爸起初也都是有熱情的,想積極參與並且力求表現。但可能因為他們的反應慢半拍,或是被另一半嫌笨手笨腳,到最後常常就會被媽媽包辦所有的事。

當母親愈來愈強,父親就漸漸被邊緣化。當他們習慣被邊緣化之後,忙碌又失控的女人,再回過頭來怨懟先生不幫忙,其實也有點不公平。更慘的狀況是,當先生無法融入家庭氛圍時,卻找到了向外發展的藉口。

家庭功能會失衡,都是從小處開始,所以要防微杜漸。

當孩子多跟父親接觸,家庭幸福感增加了

為了重新調整孩子和先生的相處模式,我開始刻意多製造讓他們有單獨相處的時間與機會,像是讓先生參與孩子的接送,也讓他們彼此直接對話,自己不再做傳話者。當兩個兒子還在幼兒或小學低年級的階段時,先生會在假日帶孩子們去公司加班。兒子們一方面可以看看爸爸的工作環境,也可以跟爸爸更親近。我獨自在家做家務或寫文章,也可以更有效率。

我發現,當孩子多跟父親接觸,家庭幸福的感覺增加了,孩子們跟父親的互動也自然活絡了,一家人的向心力與凝聚力都超越了從前。

有一次在先生看到我換燈泡的機緣下,讓我教他學會了換燈泡。(是的,我先生在這之前是不會換燈泡的。你家先生會換燈泡嗎?)等到兒子們的身高超越我,我也教他們換燈泡。現在,他們也會換蓮蓬頭的舊水管。我們甚至還曾一起上網查詢如何換家裡壞掉的喇叭鎖,當新的鎖裝好後,好像也開啟了家人一起解決困難、讓家變得更好的經歷。這種真實的幸福感覺,是來自一家人一起的努力與付出。

沒有人天生自帶魔法棒,能把壞掉的東西變好,把不愉快的心情變不見。但當家人一起腦力激盪,一起進行情感交流,就會匯聚出能量,成為家庭的魔法棒。

如何改善「偽單親」生活?

有很多夫妻都經歷過偽單親的生活,因為先生的工時長,在孩子小時候每天都早出晚歸,親子一整天都碰不上面。原本我先生的工作型態也是如此,直到我們搬到離他工作比較近的地方居住,他會趁休息時間回家看看兒子們,免得孩子以為自己沒有父親,只有媽媽。

有位也是擔任老師的同事曾告訴我:「前幾天輔導老師突然問我,孩子在填寫家庭狀況時寫自己是單親,是發生什麼事嗎?原來我女兒常常看不到爸爸,她以為這樣就是單親。」

盡量縮短家人不在一起生活的時間,畢竟家人要共同生活,才能產生是「一家人」的感受。如果家庭出現夫妻分隔兩地的狀況,帶孩子的一方,更要多讓不在身邊的那一方,透過視訊或是其他方式和孩子培養感情。

孩子是父母所生,自然也需要父母的愛來做灌溉。雖然男人不擅育嬰,也不擅表達對孩子們的情感,但他們的內心也跟媽媽們一樣,想好好愛孩子,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只是他們從小就缺乏情感的表達與引導。

而父親為人父母的自覺,也確實比母親更晚出現。母親在懷孕時,就深刻感受到她對這個新生命的責任與情感;但父親卻得在孩子出生後,才能慢慢學習為父之道。

聰明的母親,要把做個適合孩子父親的機會與練習,還給他自己。像現在年輕的爸爸們,會常把孩子掛在胸前帶著散步,或是在公園不時會看到爸爸陪孩子玩遊戲的畫面,這些都是父親發揮神隊友功能、參與育兒的表現。

雖然媽媽常是家庭的運作軸心,但媽媽一定要記得要讓配偶和孩子們也建立起雙向的互動關係,而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匯向媽媽,一旦失去媽媽的協助,整個家就都亂了套。當家庭每個成員都可以健康而正常地互動和交流時,這些愛的能量,才能把家帶往更好的方向。

作者介紹│尚瑞君

是保有赤子之心的大人,是老師家長認同與喜愛的親職作家,是各出版社喜歡邀約一起推薦好書,與推廣閱讀的知識份子。喜歡學習,喜歡感謝。享受生活,也享受成為母親。育有一對優質的青少年兒子,跟先生經營著高品質的婚姻。在母親的身分與角色中,徹底感受到女人的柔與韌、苦與樂、彈性與限制。

中興大學(現為台北大學)法學士、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致力於推動愛的連結與傳遞,用書寫、演講、授課等不同形式,努力讓真誠、善良與美好,在世間閃亮與迴旋。著有:《剛剛好的距離》、《剛剛好的管教》(榮獲2021年、2022年博客來親子教養類年度百大暢銷 )、《優雅教養》。臉書粉絲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剛剛好的溫度:面對多重角色的平衡之道,讓愛擁有恰到好處的溫暖》(原標題:萬能的母親,會讓父親失能 )

責任編輯/邱苡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