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母則強」讓媽媽們壓力大卻無處宣洩?心理師曾心怡:有時候讓自己哭一下也很好

2023-05-03 12:26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覺得讓自己哭一下也蠻好的」

很多媽媽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覺得沒必要關照自己,即使能量在家庭中缺損,還是選擇忍住自己的辛苦,用壓抑的方式處理,當有人去聆聽她的感受的時候,不斷被壓抑的情緒就會跑出來。

話說回來,如果我一直都是一打二,當然也沒有辦法充電。我有時候其實也會忘記,孩子的事不一定只能自己解決,我有先生這個隊友,應該讓他加入團隊一起協作。

另一方面,缺席的另一半必須要適時表達「我的心其實一直與你們同在」,才能讓伴侶知道自己不是孤軍奮戰。我遇過很多個案就是缺乏另一半的體恤,讓母職這件事格外的辛苦,也困在自己的委屈裡出不來。

當然,要兼顧職場與家庭又是另外一個挑戰。

小兒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時,我決定結束育嬰假回到職場,沒想到他不像哥哥一樣適應良好,每天上學時哭叫的聲音整條街都聽得到。每當把兒子架上車的時刻,我心中都會浮現很多自我質疑的聲音——我現在重返職場是對的嗎?是不是在孩子最需要我的時候,從育兒(責任)中逃跑?也因此陷入很嚴重的焦慮。

當時,我甚至哭著跑去找兒童心理的精神科醫師,擔心兒子產生分離創傷,結果他笑著告訴我:「像妳這種人最不需要擔心,因為妳的心裡面掛念著孩子,就會去做些什麼,讓妳即使重返職場依然能跟他建立很好的連結。」聽到這段話讓我真的很安心,也一步一步想說到底要如何兼顧職場跟孩子。

我的另一半是一個非常能夠跟我互相扶持的人,所以照顧孩子這件事對我而言蠻無痛的,但是在諮商過程中發現,有太多的人還沒有想清楚婚姻和育兒是怎麼一回事,就突然面對超級大的人生挑戰,加上有了孩子之後的生命,其實跟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那一定會有適應上的困難。

可能很少人會這麼說,但有些時候實在累到極點、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覺得讓自己哭一下也蠻好的,用力地哭為自己抱屈,同時也為自己打氣,一定要有這種情緒宣洩的時刻,也比較容易把靈魂找回來。

有些來諮商的媽媽知道自己不快樂,但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她們很容易坐在諮商室裡被我一問「還好嗎?」就開始哭,然後被自己哭得莫名其妙。很多媽媽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覺得沒必要關照自己,即使能量在家庭中缺損,還是選擇忍住自己的辛苦,用壓抑的方式處理,當有人去聆聽她的感受的時候,不斷被壓抑的情緒就會跑出來。

自己安好才能照顧別人

我們兼顧的前提一定是自己是安好的,自己不安好沒有辦法做到這些事。

就我的觀察,親職焦慮可以說是困住媽媽們的最大煩惱。

就像藍佩嘉教授在《拚教養》書裡呈現的,這一輩當父母真的比上一代更困難,不只要照顧家庭的經濟,更自我期許要照顧到孩子的心理,彌補自己成長過程所缺失的。尤其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能說上一口教養,當父母的更加莫衷一是,都會讓焦慮、困惑與自我懷疑更加擴大。

但一個人的力氣就只有那麼多,所以我會不斷在臉書、諮商或講座等各種場合提醒爸爸媽媽,我們兼顧的前提一定是自己是安好的,自己不安好沒有辦法做到這些事。

我當媽媽很常會面臨被孩子弄到情緒暴走,事後又很後悔的情況。有時候賭氣不跟孩子講話,都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幼稚了,可是後來我決定自我接納,因為其實每個媽媽心裡面,都還是有一個小孩。給自己一些時間,跟心中那個情緒過不去的聲音對話,每次經過這個歷程,我們自己也才會從母親元年、二年、三年的角色中逐漸成長。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件事越來越有感。

孩子越大,就越是獨立的個體,我覺得媽媽除了要學會區分哪些是孩子的需要、哪些其實是自己的期待,也要意識到他會有自己的世界,一定會有意見不合。

當妳有這種寬廣的思維,對孩子和自己的接納程度都會比較高。


廣告揭露

世界走走與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婦權基金會攜手合作,延續「菁英媽媽的選擇」系列專輯,繼續分享關於母職與職涯交會點的生命故事,盼望所有已經踏入或尚未婚育的女性,都能從她們的故事中找到自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世界走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