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通膨,中國卻在通貨緊縮?人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產業外移抑制經濟動能

2023-04-20 12:40

? 人氣

中國人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產業外移抑制經濟動能。(美聯社)

中國人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產業外移抑制經濟動能。(美聯社)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否認中國正在經歷通貨緊縮,但相關的討論代表著不少人看壞經濟前景。如果沒有好的回報或預期,企業不會投資、個人不願消費,大家縮手觀望,甚至提前還貸,整個社會缺乏活力;比起溫和通膨,通縮的後果更為可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通貨緊縮最主要的特徵是物價普遍下跌,人們需求不足、收入降低影響消費意願等。從宏觀角度來看,它的殺傷力在於,既然貨品和服務都會越來越便宜,能延遲消費就延遲消費。而所有既存的債務會被放大,年輕人也不敢預期自己的薪水能不斷爬升。簡而言之,經濟走向衰退。

中國CPI低於預期,PPI則是負數

按照狹義的經濟學定義,連續3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都是負成長才算是通縮。中國3月份CPI年增0.7%,月減0.3個百分點,並且是2021年9月以來最低漲幅。儘管CPI年增率還是正的,但低於預期,而且被視作CPI先行指數的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已經是年減2.5%。

中國的CPI漲幅幾近停滯,是否有通縮的風險?面對新聞發布會上外媒的提問,付凌暉說:「總的來看,當前中國經濟沒有出現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並解釋食品價格下跌有季節性因素、汽車價格下降是受到補貼政策影響,以及去年同期受疫情和地緣政治影響價格基數比較高等。

不過,3月份廣義貨幣(M2)餘額人民幣281.46兆元(約新台幣1238兆元),年增12.7%,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顯然,政府發行了很多貨幣,卻帶動不了消費、拉動不了經濟,「錢到哪裡去了?」成了各方探究的問題。

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撰文指出,今年以來,政府對經濟的刺激力度很大,但鉅額的銀行中長期貸款主要流向國企和地方融資平台,除了帶動基礎設施建設,也有相當一部分被用於置換到期地方債;民間消費信心依然低迷,民企投資意願不強。

延伸閱讀:中國金融業大減薪!「共同富裕」政策發威,20%薪水蒸發

中國經濟振興的重點在提振信心

有分析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振興的重點不在於強力刺激,而是要提振微觀主體的信心。

為什麼沒有信心?為什麼不敢消費以至於居民儲蓄率仍居高?一名甫從長三角一帶城市返台的電子業高層的觀察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

他說,多次往返兩岸,這次前所未有感受到中國經濟低迷和民眾的不安。裁員消息不斷,青年人擔心找不到工作,中年人害怕中年失業後不再有好的工作機會。「打個比喻,產能100,降到60到70可能是景氣循環的問題,現在是降到40,而且知道損失的60中,有一半是永遠回不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