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進股票的價格,其實沒你想的重要!專家傳授3大獲利關鍵,是恆久不變的投資金律

2023-04-09 10:30

? 人氣

作者通常在面對3種情境時,會讓他考慮賣掉手中持股。(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作者通常在面對3種情境時,會讓他考慮賣掉手中持股。(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通常在面對到以下三種情境時,會讓我考慮賣掉持股,分別是:股價急遽上漲以致價格水準偏高時、業績出現成長遲緩、惡化的跡象時、發現比現有持股更有潛力的標的時。雖說我會盡可能在股價偏低的局勢下買進,且作為一名鎖定小型成長股的投資者,我也還算是個成長型投資人(投資成長股),但會讓我賣掉持股的原因,應該與價值型投資人(投資低價股)並無二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這個人對於買進時的價格完全不在意,買進時的股價會有多高,僅視我個人的狀況決定,何況買進價格與該標的股價走勢沒有任何關係。

當股價出現這樣偏高的情況時,就沒有理由放著不賣,發展不如事先規畫的也是如此。至於,當有其他更具吸引力的標的出現在眼前時,會採取這樣的行動也是相當合理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無論當下的損益狀況如何,一旦符合上述三種情境我便會毫不猶豫地賣掉持股。投資人出於個人因素而被買入價格綁住,以至於誤判脫手時機的情況不勝枚舉。

如果符合這三種情境就立刻脫手,有時候固然可以成功獲利了結,但有時就只能夠立即停損。不過只要業績能夠按照預期成長,基本上我都會選擇繼續留下持股。

在沒有重大事件衝擊股市的前提之下,股價基本上常會跟著業績變動,因此出現評價損失幾乎是不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只不過,從不在意買進價格的我倒是沒有特地去確認過就是了……

反之,萬一業績因為某些情況產生意料之外的發展,只要無法判斷是否為暫時性的現象,我就會認定該標的符合的條件立即賣出持股。這裡再和各位重申一遍,其結果視買進價格可能會成功獲利了結,也有可能只能做到立即停損。

賣出股票3大時機

接下來,我將對前文提到的三種賣股情境,在此為逐項為各位進行說明。

1.股價急遽上漲以致價格水準偏高

所謂「股價急遽上漲以致價格水準偏高」的情境,是指相對於公司的成長潛力,顯示標的價格水準高低的本益成長比,達到偏高(兩倍以上)水準的情形。

我總是站在長期的立場投資小型成長股,在業績維持或是超出預期成長的期間,保留持股就會是我的基本方針。

然而,一旦有任何催化劑(推升股價的題材)出現,使得股價在短期內飆漲至本益成長比達到偏高的水準,此時怎麼說也得要獲利了結。

當市場對催化劑感到樂觀以致股價以猛爆性成長(過度反應)之勢急速上漲時,就有可能陷入暴漲後大跌的窘境。即使如此,只要業績持續增長的話,要繼續保留持股也沒問題,但當本益成長比顯示該標的可能處於過熱狀態時,將賣出持股列入考慮才是上策。

再加上我在選股時,都會刻意挑選常釋出資本或商業合作、M&A、先進技術或服務等,容易對股票市場造成影響的催化劑出現的標的。就這點來看,符合情境被我賣掉的股票並不少。

在業績成長沒有低於預期的情形下,由於股價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快速推升,因此循情境的模式賣出持股就能儘早獲利了結。

相較於先前提到的M&A等能立即推升股價的好題材,我選股時的「高成長」這一大前提條件,簡單來說其實就是一點一滴影響股價的催化劑。

既然原本就是循成效緩慢的模式進行投資,有速效型的催化劑出現加速股價推升,不過就是把收穫的時間提前罷了。

​2.業績出現成長遲緩、惡化的跡象時

要是買進的標的成長低於預期,甚或是業績一路躺平的話,就表示自己當初規劃的藍圖(預期)事實上大有問題。也就是說,既然在判斷上出了問題,乾脆爽快地認清自己的失敗才是明智之舉。這種情況,便符合情境「業績出現成長遲緩、惡化的跡象」的賣出模式。

正如我在前面幾頁所提到,我根本就不在意自己買進時的價格高低。因此,循模式賣出的損益情況,完全視當時的賣出價格決定。

倘若剛好能以高於買進時的價格賣出持股自然就有獲利,但若以低於買進時的價格賣出也只能算是立即停損了。話雖如此,無論最終結果是賺是賠,同樣都代表著我的預期出了問題,對我個人來說都只是一次的失敗。

不過,如同我在第四章所述,「股票投資就是場機率遊戲」,無論輸贏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只要重整旗鼓,好好面對下一次的交易就行了。

此外,我雖然都會檢視各季的財報,但即便報表上的數字不好看,我也會思考這是否屬於暫時情況或者是因為特定因素所致。所以,不能光憑業績表現就斷定其成長不如預期。

只要全年度業績增長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便保持樂觀的態度繼續觀察下去。反之,即便僅出現成長放緩的微弱訊號,一旦發現自己的預期出了問題,我也會馬上脫手獲利了結。

3.發現比現有持股更有潛力的標的

然而,某些標的因為手中持有股份實在太多,再加上小型股的流動性不高,有時也會出現難以一次出清持有股份的情形。遇到這種情況,就只能夠少量多批賣出持股。

應該脫手賣股的情境,則是「發現比現有持股更有潛力的標的」的時候,這也算是種相當合理的行動。

相較於目前持有的股票,新目標「在哪些方面更具潛力?」這個問題,可從預期成長率是否更高、相同成長幅度下股價是否更便宜、足以衝擊股價的催化劑有沒有可能出現等角度來探討。

當然,假如資本尚有餘裕,而持有標的看似依然具備維持高成長率的潛在動能,不賣股、轉而投入新資金,也許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但如果沒有這樣的餘裕,又將所有現金用於投資(幾乎不保留現金部位全力投資)的話,在風險控管方面又會產生疑慮,因此將資金轉移到可能更有效增長的標的會是比較保險的方法。

只不過,毫無節制地在短時間內於各標的之間不斷轉移資金或許可行;但說到底,我們終究是以長遠眼光期待標的拿出好表現,況且,稍有閃失可能在轉賣過程中沒有獲利不打緊,還白白花了多次交易手續費,得不償失。

最常見的投資失敗案例,就是多次隨意更改自己在投資之初所設定的時間軸所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來是為了炒短線而買進的股票,因為出乎意料的下跌只好暫時保留觀望局勢(不知不覺就演變成長期投資)。

與之相反的案例,則是原本是打算長期投資的標的,卻因為急功躁進,還沒觀察到任何不如預期的跡象,就早早賣出轉而買進其他標的,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見。

個人投資方針或策略的動搖,將直接導致投資失敗的情況發生,因此要循情境賣股之際,務必慎重考慮再做決定。

作者介紹|今龜庵

1949年生於鹿兒島,高中時期因父母工作需要舉家赴美。自聖塔莫妮卡學院畢業後,進入日本四大證券商之一的山一證券洛杉磯分公司任職。30歲後返回日本轉換跑道,過著正常上班族的生活。

2009年雷曼兄弟事件爆發後,拿出大半退休金重新開始投資股票。由於投資的J-REIT幸運地谷底反彈,金融資產在一年內成長7倍。此後,更受惠於2012年後的安倍經濟學行情,資產截至2017年底就成長了200倍。

其投資風格為長期持有小型成長股,選股特別重視本益成長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舟文化《日本散戶傳奇的小型成長股獲利法則:10倍飆股這樣選!打造年化報酬率30%的選股戰略》(原標題:會讓我考慮賣出的3種情境)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