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褲穿到破才換,恐怕已成「細菌培養皿」!關於它的衛生小知識,女生一定要知道

2018-08-23 17:08

? 人氣

人為什麼要穿內褲呢?其實人們一開始意識到要穿內褲,並不是為了衛生與健康,只是為了要避免私密處曝光,其實穿內褲這個習慣是近200年才有的概念,原本內褲一開始的發明,其實不是為了健康,而是遮羞布!到後來才有各式各樣的內褲出現,也才養成了近代人們對於私密處健康的重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早的女性內褲,其實只是遮羞布

其實最早出現類似於現代女式內褲,可追溯到公元前4400年拜達理時期的埃及。拜達理墓葬的塑像中出現了類似於現代女性的三角形褲,但臀部的布料卻很少。

在中國,古人說的衣裳,上半身為「衣」,下半身為「裳」。「裳」有點像裙子,但其實就是塊遮羞布。直到春秋時代,才有了褲子。之後,女性經期來時,會多穿一條舊褲子在內,避免弄髒外褲,慢慢地男人也開始效仿,且這樣在生產勞動中就方便許多,且也會減少男女間的尷尬,於是漸漸演變成今天我們所謂的內褲。

(圖/SOFER提供)
SOFER鋅纖維內褲(圖/SOFER提供)

而在西方,歐洲人一開始不穿內褲,反倒是為了衛生,因為歐洲人以前沒有洗澡的習慣,如果一直穿著貼身衣物不換洗會造成感染。最早開始穿內褲的一群女性並非自願,是因為法律規定而不得不穿。 西元1727 年時,巴黎一位芭蕾舞者上台表演不甚曝光,使得巴黎通過了一項規定:「女演員或舞女,不著內褲不得登台表演。」雖然說是內褲,但更像長一點的短褲,只差在為了如廁方便而沒有縫合的檔部而已。

直到 19 世紀中葉,內褲才真正開始流行,因為當時的女性解放運動、鬆緊帶的出現以及自行車熱潮。為了騎自行車,女性不得不換上褲子,自然也有了穿內褲的需求。女性開始將拖地長裙換成及膝短裙。而裙子越短,就越容易曝光,所以女性內褲便更為普及。而內褲的樣式也從原本的短褲樣式,逐漸發展為現在常見的三角形,甚至有丁字褲、C字褲等等造型出現。

女性內褲的演進,從燈籠褲到現在性感代表丁字褲

女性內褲從18世紀開始出現的燈籠褲;到1920年時,開始流行女式緊身連衫褲,後來逐漸變短,到1982年女性開始穿高腰三角褲,脫離四角褲的形式;到了2000年後,女性內褲的款式越來越性感,例如:低腰三角褲、丁字褲、C字褲等等。

C字褲。(圖/維基百科)
C字褲。(圖/維基百科)

內褲穿到破才換,小心已累積超多細菌!

從歷史的發展,內褲從原本的「遮羞」而穿,到現在為了「衛生」而穿。但關於內褲的清潔、更換等許多知識,仍是有許多人不清楚。例如,內褲穿到鬆、穿到破了才換,恐怕那條內褲已經變成了「細菌培養皿」!

(圖/SOFER提供)
SOFER鋅纖維內褲(圖/SOFER提供)

專家建議,內褲最好每半年就換一次。如果久穿不換,除了洗衣精物質殘留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還多少會有糞便、尿液無法完全清洗乾淨,長久下來會孳生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黃金葡萄球菌等等,尤其是白色念珠球菌,恐怕是連曬太陽也難以完全殺菌,十分難纏。

內褲除了需要每半年就定期更換之外,內褲的材質也要非常注意,市面上有一些材質較差的內褲容易引發私密處感染。過往市場上也有一些宣稱可抗菌的內褲,像是在布料裡加入竹炭、銀纖維等材質。近期台灣品牌SOFER引進了德國專利的天然纖維,並結合多種機能纖維來製作女性內褲,褲身採用海藻纖維,讓內褲穿起來舒適又抗敏,奧地利天絲具有吸溼快乾的特質,此外在褲底更添加了19 %的氧化鋅,能有效抵禦白色念珠球菌。

穿內褲不只要穿的好看、更要穿的健康,挑選適當的材質,並注重清潔、定期更換,才是現代女性穿內褲該有的正確觀念。

(圖/SOFER提供)
SOFER鋅纖維內褲(圖/SOFER提供)

責任編輯/潘渝霈

愛太太節  贊助送好康

1. 2018/8/23~9/15 贊助「愛太太節」專區任一篇推薦文章,不限金額,即送涼感天絲抗菌內褲(市價490元)。

2.限額前30名,每會員限定一次。活動詳情→

本篇文章共 2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典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