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掉19公分肝癌腫瘤和大部分的肝,癌細胞又轉移到肺!北醫教授成功抗癌的4大感觸

2023-03-31 10:55

? 人氣

臺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韓柏檉,道出罹癌到痊癒的抗癌領悟。(示意圖/取自photo-ac)

臺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韓柏檉,道出罹癌到痊癒的抗癌領悟。(示意圖/取自photo-ac)

我一出生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在30歲時就曾因急性肝炎而住院一個月,後來經過中醫調理才逐漸恢復正常,自此之後就很注重身體保健與養生,總之年年健康檢查,資料只要保持在一定標準內就安心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天爺給了我難過的六關,只過了五關

自己注重飲食也吞了很多的營養補充品,一邊吞也一邊充滿不確定感,這樣的預防到底有沒有效果?自己這麼做到底對不對?吃這些營養品,到底算吃太少還是過多?目前坊間資訊似是而非、莫衷一是,總之自己儘量做到自己能做的就是。

一年年過去,內心開始怠惰,就把檢查的事給忽略了,直到2008年初開始覺得身體不舒服,卻也沒有積極看診治療,而是抱持逃避的心態。我以前到醫院量血壓一定都是高的也就是「白袍症候群」,本來血壓正常,一到了醫生面前就緊張,血壓就高起來了,所以很不喜歡去醫院做檢查。很多人面對這樣的事情很正面,但也有人是負面思考,會逃避、往負面想,我就是那種會往負面想、會害怕的人。長年下來,不斷接觸到肝炎、肝硬化、肝癌這些字眼,其實是一直活在恐懼不安當中,總擔心不知道哪天地雷會爆發。

發現腫瘤,從逃避到正視

到了2008年4月,發現人變瘦、胃口變差,肚子有些不舒服,隱約知道身體有狀況,心情惡劣、恐懼到了極點,家人也不斷催促我去檢查,可是還是不想面對,內心不斷交戰,這樣拖拖拉拉又過了一、兩個月,每天恐懼不安,最後還是面對現實去照超音波,當下一照腫瘤竟達19公分!連醫生都說:「從沒看過這麼大的。」

當下就像被宣判了死刑,那時心情很糟,然而也無從選擇,就聽從醫生怎麼說就跟著怎麼做,開始一系列檢查,治療刻不容緩,從確診到開刀不過一星期時間。當時主治醫生主張先栓塞,把大血管塞住再開刀;外科醫生為我的噩耗開了一扇窗,他看病灶的位置好像應該可以開刀切除,告訴我若一切順利的話,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來。

這場手術切掉我重達2公斤的肝臟與腫瘤,所幸開刀順利,當我被從手術房推出來到清醒,人終於鬆了一口氣,第一個念頭是:「原來我還活著。」對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當時就抱持著趕快出院、好好休養。開完刀後心情雖然比較穩定,但還是相當恐懼,只要上網查什麼存活率、復發率等等,光看那些內容心情都會變得無比低落沮喪,現在想想,若可以重來一次就要去看那些,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看那些資料對自己的病況並不一定有幫助。

出院前有醫生建議繼續化療,避免後續復發可能性;也有醫生主張不要化療,因為當時身體已經夠虛弱,再化療下去就沒有生活品質可言,最後我的主治醫生傾向不要化療。我心想可以不要化療當然最好,就歡喜出院了。

出院3個月後,身體正逐漸恢復當中,但血檢數字不太妙,資料一直往上走,又開始一連串檢查。這正是老天爺給我的第二關,癌細胞轉移到肺!當時心情很無奈,心想既然發生了也是沒辦法的事,就去面對吧,肺上佈滿密密麻麻的小腫瘤,我被轉到了血液腫瘤科,接受了恐怖的、痛苦的、殘忍的化療,吃標靶藥物,配合電腦刀放射治療,在我的肺部留下猶如彈痕的傷疤。

當時心情還是很低落,不安恐懼如影隨形,也不知未來會怎樣,家庭氣氛處於凝重狀態。我的心情容易隨血檢數字波動,很多人勸不要受血檢數字影響,那是安慰人的,在當下就只能靠自己的信念振作。無論誰對病人說要想開一點,我覺得想得開的人就想得開,可以振作的人就是可以振作,不能振作的人,就算是過去曾是叱吒風雲的大人物,一旦面對病痛也一樣軟弱。

面對檢查,選擇平常心看待

接下來我開始積極運動、調整飲食,我告訴自己,無論再怎麼難受都要把食物吃下去,在這過程中也遇到本書所提到那些奇異的事,我留職一年休養身體,開始專心練旋轉功,只是每逢追蹤檢查內心還是很不安,一有風吹草動就七上八下,成為生活中一隻隱形的針。當我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心性開始有些調整也有更多理解與覺察,只不過「知道」跟「真正做到」還是有差距,還是容易被生活中的事打回原形。值得慶幸的是,那段時間整個治療效果不錯,我的病情也趨於穩定。

然而3年後在一次例行性檢查中發現癌症又復發,我的肝臟新長出了2公分的腫瘤。這次心情倒是比較平靜,內心想就已經開過一次那麼大刀,就再開一次吧。我找原來的主治醫生操刀,幸運的是一切在能控制的狀態中,胸膛上再劃下一刀,重新做人,又生龍活虎了。開完刀後一樣上班,繼續讓體力慢慢恢復、繼續鍛煉、正常吃喝,碰到新的事物就去嘗試,我持續精壯自己並加強自身的能力與條件,從檢驗資料就可以看到我的努力。

我對檢驗資料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一般醫生對檢驗數位元的判斷方式,多數認為只要是在安全範圍內就沒問題,但安全範圍裡的數字其實是有意義的,我認為要到很安全的資料才能安心,如果在安全值的高點,只要一不小心就很快越界了。癌指數0∼10,不要看到9就高興,要0.1才要高興。0就代表都沒有,1就是1,1就是有1,2就是比1多。意思就是說,1可能在睡覺、2的時候眼睛睜開、5的時候舒展筋骨、8的時候就站起來,9、10的時候就衝出去了。

血檢是一種壓力,養生也是一種壓力,人最終就是不夠輕鬆、不夠自在、不夠快樂才生病,可是有這些前提,人就快樂不起來,我們要思考這中間如何能達到平衡,要如何訓練自己到無懼無畏,才是最重要的。

要放棄,還是要放下?

什麼是放棄、什麼又是放下呢?我認為要放棄自己、要放棄生命很容易,很多人生病到後來是選擇放棄,要放下卻很難。人家說英雄好漢是拿得起放得下,最重要的是後面這句「放得下」,要拿得起很容易但放下很難。

每個人生命中都難免有恩恩怨怨、矛盾糾結衝突,如何修煉到把這些視為雲淡風清、輕鬆自在呢?這就是我十年來一關過一關、一次又一次過程,用我的生命經驗告訴那些生病的人,如果聽得進去,便可以縮短生病的時間,提早提升自己,康復的機會就會越大;聽不進去的人就使得這個過程拉很長,時間拉越長對治療越不利,這個關鍵就在於情緒、壓力、對事情的看法與念頭,我的念頭就是願意嘗試任何事,願意做任何對自己身體有幫助的事。

現在我在生活中還是會有情緒反應,只不過盡可能讓它很快過去,我的人也變得柔軟、謙卑、慈悲,這些名詞以前在我身上可能只有一分,現在可能有五分、七分。俗語說:事不過三,經歷了這些,我整理自己得到了什麼教訓、學到了什麼,也體驗了不同的人、事、物、境,真如歌手辛曉琪《領悟》歌詞所說「多麼痛的領悟」。

作者介紹|韓柏檉

●被台灣媒體譽為「抗癌心靈導師」

抗癌成功15年,身心靈整合生活實踐,擁有豐富經歷,具故事與話題性,廣為民眾信賴與接受。

擁有6本暢銷健康養生科普書籍、上過各大媒體版面(TVBS看板人物節目、訪談、報章雜誌、YouTube頻道、FB、小紅書等),具流量、影響力與粉絲群。

在YouTube上的演講影片-食物加減吃有180萬人點閱;TVBS看板人物的個人專訪節錄也有80萬人點閱。

學歷

台灣大學博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韓養-品牌創始人/元識覺健康生活有限公司創辦人/壯世代科教文協會常務理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越自然越抗癌》(原標題:越自然越抗癌清除癌細胞,找回自癒力:以愛抗癌,啟動一個全新的自己)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