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果武力犯台,台灣必輸無疑?前海軍艦長分析兩岸軍事實力,道出戰爭成敗4大關鍵

2023-02-28 08:30

? 人氣

再假如國家鄰海,擁有綿長的海岸線,一大部分人民就必須依靠狩獵捕魚為生。他們的生活方式類式遊牧民族,差異只是騎馬或坐船。前一張圖可清楚顯示緯度對民族性的影響。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啟歐洲殖民美洲的歷史,所有「侵略成性」的國家幾乎都在北緯四十度以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來偉大的思想家對氣溫都有深刻的感觸。例如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認為,地理位置、氣候、土壤影響民族特性與社會性質。大衛.休謨(David Hume)則說:一個國家越是接近熱帶,人們的情感越是溫柔。法國思想家博丹(Jean Bodin)講得最直接:北方寒冷,人們的體格強壯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熱,人們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生存是鬥性的關鍵,如果勝者活,敗者亡,鬥性必強。從上述三個標準來衡量,臺灣即使不屬於後段班,也絕不居於前段班。故而面對六次外來政權,臺灣並未發生可歌可泣的反抗史,唯一讓歷史有點驚豔的是反抗日本的乙未戰爭,然而時間也只持續了六個月,遠短於臺灣原住民武力抗爭的二十年。

敢打敢拚敢殺,不是嘴巴上講一講,而是上帝寫在骨髓裡的遺傳基因。拿乙未戰爭和現今的臺灣相比,原住民不再以狩獵為生,曾經經歷戰爭的民眾也垂垂老矣,安逸生活七十多年以後還有多少人能夠居安思危,願意和中共正規軍打一場腥風血雨的戰爭?想到過去六次台灣人面對外來政權的表現,誰能寄予厚望?

(三)臺灣人的鬥志

決定人民戰鬥力的因素有二,一是與生俱來的鬥性,二是受環境激發的鬥志。固然「願不願意」上戰場不決之於人民,但若能真心誠意地發自內心,效果必強於「被迫」。

當戰爭來臨,國家面臨被外來政權統治的危機,人民是否願意拿槍上戰場,通常會考慮以下三個因素:

1.小我:敵人來了以後,我可能被殺、被關、被姦淫擄掠,或是成為亡國奴,過二等公民的日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當嚴重損及自我利益,人民會勇於拚命。

2.大我:出於保國衛民的使命感。這份勇氣除了「大我」意識,更重要的是對政府的支持。支持一部分來自於從上而下的教育,但更關鍵的是從下而上、人民發自內心的擁戴。因為人民不願意失去一個大有為的好政府,迎來一個倒行逆施的爛政權。人民是現實的,政府是好或爛的衡量標準很簡單:誰能讓人民更有錢?誰能給人民更多的自由?

3.可能戰勝:政府提出一個方法,特別是國防部擬定一個具有說服力的戰略戰法,讓人民能夠感受:我有可能獲勝、存活、成為英雄,而不是廉價地被送上戰場當炮灰。

以上三個因素放諸兩岸,情況如下:

(1)倘若臺灣被統一,基於一國兩制的原則,所有人的生命、工作、財產都會受到保障。再假如是透過談判達成的「和平統一」,別說一般小市民,甚至公務人員的工作與待遇都不會受到影響,唯一可能改變的是他們的職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