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設廠是掏空台灣,還是布局全球?闕又上完整解析,護國神山如何海外投資設廠

2023-02-11 10:00

? 人氣

不少人擔心,台積電美國設廠將使人才外流、掏空台灣。(資料照/柯承惠攝)

不少人擔心,台積電美國設廠將使人才外流、掏空台灣。(資料照/柯承惠攝)

在眾多的市場雜訊中,「去台化」是很常被拿出來討論的市場疑慮。所謂「去台化」,其實並沒有精準的定義,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把半導體產業從台灣移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家最擔心的莫過於美國因為地緣政治,害怕台海兩岸的軍事衝突一旦發生,將造成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斷裂,利用增加員工擁有公司股票股權的機制、提高薪資以吸引人才、強化當地的生活水準優勢,掏空台灣半導體的技術和人才,然後逐步讓英特爾能夠取代台積電在全球技術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分析這個想法是否真的落實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增加員工股票持有的股權機制」,以及「提高薪資」,這兩項條件都取決於公司的獲利情況。

我們來看一下英特爾的財報,根據「Yahoo !財經」上的公開資料, 英特爾2021年每股淨利為5.47美元,2022年的虧損加上一些費用攤提,英特爾2022年的每股淨利預估降到1.95美元。

美國華爾街分析師在得知英特爾2022年的財務數字後說,這是他從業以來,看到「極為糟糕」的報導。執行長基辛格也坦承這是「咎由自取」,意味著公司盈餘的崩跌,來自於多年前的許多錯誤決策。

更令華爾街擔心的是,如果英特爾的公司盈餘到2023年還無法從谷底拉抬,再擴大前述兩項費用支出,勢必造成公司盈餘數字的持續惡化,投資者無法接受這樣的公司決策後,股價隨之下跌,又形成另一個惡性循環;同時,財報數字的惡化讓公司債務評等降級,也加深了公司貸款的成本支出。

套句美國人常用的,「財報數字的最後一行」(The bottom line),意味著最關鍵的核心。財報的最後一行,就是收入減掉支出後的淨利,沒有淨利來支撐,一切都白談。這並不是說英特爾完全沒有機會從谷底翻身,而是他要費很大的勁來改革,接下來的每一步,都要踩對步伐。相較於英特爾必須先療傷復原,才能邁向進步,台積電持續進步的幅度並不小於競爭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怎麼違反商業運行的機制和資本主義的法則,把台積電「去台化」?

去台化不等於掏空半導體技術和人才

我認為「去台化」是一個想法,主要是避免半導體供應鏈過度集中在台灣,並不等同於把台灣從半導體產業中整個挖除。至於以海外生活條件較好來吸引人才,這也不完全,我自己長期在美國生活,的確美國的收入高,但相對的保險、地價稅和稅負也高,等於有一好沒兩好,所以就算台積電到亞利桑那州設立先進製程廠,也不見得會造成台灣的人才和技術被掏空。

就我所知,台積電早在兩年前就已差派廠務人員進駐亞利桑那州,而過去一年台積電的做法是在美應徵工程師,然後送回台灣受訓後再返美工作。這些老美工程師的工作範疇主要是確保產品良率,但對於如何選擇設備、如何設計晶片製程、如何選擇特用化學品,都不在他們的工作領域之內,也就是目前核心技術還根留台灣。

台積電的菁英部隊是12B廠負責研發的工程師,並不是工廠端的設備工程師或是生產管理工程師,研發工程師大部分都擁有博士學位,幾乎都還是留在12B廠衝1奈米技術。難怪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會公開表示,半導體產業用的是腦力,大部分國家都有工程師不足的情況,要培養一位可以用腦袋幫忙的好工程師,大概要八年時間。

魏哲家也強調,工廠搬到哪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會發展茂盛,「門都沒有!沒有這麼容易!」的確,台積電的成功經驗並不是那麼容易複製的,過去也曾有研發出身的梁孟松、蔣尚義率領工程師團隊,西進到對岸半導體公司工作,最後都以失敗收場。此外,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3奈米計畫預計在2026年量產,相較於台灣3奈米即將在2023年量產,亞利桑那州至少晚了一至兩個世代,也就是最先進的製程技術目前也還是留在台灣。

就算亞利桑那州的3奈米製程順利量產,以每月兩萬片產能計算,僅佔總產能的1.6%,即使將來二期、三期投產,也佔不到台積電總產能的5%。反之,大部份晶片還是來自台灣基地。

台積電美國設廠,將會帶來什麼影響?

如果是以股東的角度更是可以正向看待,北美洲客戶需求佔了台積電整體產能的65%,至少蘋果已公開宣告會包下台積電亞利桑那廠高比例的產出,等於是對台積電未來五年的營收形成保障!

我認為,亞利桑那廠值得注意的潛在威脅並非老美,而是另有其人。相較於台積電良率超過90%,目前三星3奈米製程的良率不到20%,如果我是三星,設法從亞利桑那廠挖人才來改善良率,應該是一個好策略。

我相信台積電每一個決策都是以永續經營為宗旨,身為台積電的股東們,未來五年應該可以很放心,一家企業的營收若是持續穩定增加,自然會反映在股價及股息上。

但是,身為台灣的老百姓可能要擔心,少了兩萬個工作機會將帶來什麼影響?根據美國媒體的說法,包括亞利桑那廠二期及三期的擴建,總共會提供一萬個參與蓋廠的工作機會,這些工作機會原本可能是發生在台灣的。

未來,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的營業額將併入台灣總部,會為台灣創造更多的國民生產毛額(GNP),但是當台灣第一線勞工的收入相對被剝奪,另有一萬個高級工程師的工作機會出現在美國,等於往後幾年台灣將少了兩萬名勞工的工作收入,對於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會是什麼?

投資者大可以持續關注「去台化」的政治陰謀論,但我覺得更應該關注的是,不在台積電工作的你,未來還能不能賺到足夠的資金,持續投資台灣的這座護國神山。

作者介紹|闕又上

1985年赴美,現為財務規畫師(CFP)、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

成立少數華人在美立案的大型共同基金,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截至2015年年底,連績七年累計總報酬超越標普500,年均複利為18.54%,大勝標普500的14.81%,獲《路透社》譽為「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雜誌《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發現一流企業的長相和深度投資價值》(原標題:去台化或是全球化?)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