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賣千萬透天厝出國,20年後回台房價卻飆破億!專家揭2個房市最大問題,難怪年輕人選擇躺平

2023-01-10 14:03

? 人氣

結果當他們全家2021年回臺灣退休時,他父親去看了一下當年賣出的透天厝,現在的行情竟然已經超過1億2000萬!害他爸爸突然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這二十年到底是在忙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相信這類的故事,說不定你也聽過不少。

而錯誤的法律制度,更是扭曲了臺灣人的價值觀,比方說在德國炒房是一項重罪,不但會被罰錢,甚至嚴重情況還會被判重利罪,是有刑事責任的,然而在臺灣,炒房者反而變成了投資英雄,不但完全合法,還能吸引粉絲、開班授課,不斷被媒體曝光獲得知名度,這不就等於政府變相鼓勵這些合法的炒房投機客嗎?

反過來說,只要臺灣能將房市相關制度改善,才能讓重要的資金與生產力,回歸到對國家經濟有幫助的地方,讓臺灣停止再依賴炒房拉抬經濟的老路、也降低泡沫化風險。

至於臺灣目前的制度是哪裡出了大問題呢?我先就房地產制度來討論,後半段則針對房仲業制度來分析:

一、持有成本太低

1.房屋稅+地價稅

我們最常聽到的,肯定就是臺灣極低的持有成本,也就是房屋稅和地價稅。

房屋稅是針對你持有的住宅課稅,地價稅則是針對你持分的土地來課稅,目前臺灣的自用房屋稅稅率為1.2%,土地稅則是千分之10至55,不過呢,由於房屋稅是用政府的評定現值來計算(低於市價),土地稅也因為一般住宅持有的土地面積極小(例如電梯大樓社區),因此兩者加起來的持有稅相當低,你每年繳給社區的管理費,說不定還遠大於持有稅成本。

如果你仔細計算一下還會發現,持有一輛車的稅率,都比持有不動產還高一些,由於我不是稅務專家,因此更深入的稅務細節,建議你洽詢代書或會計師。

不過,也因為臺灣擁有世界級低廉的持有成本,自然吸引滿手現金的有錢人,將資金擺到房地產內避險,因而順勢推升了房價。

2.囤房稅

第二點則是近年吵得沸沸揚揚的囤房稅(又稱空屋稅),什麼是囤房稅呢?就是針對屋主持有的「非自用(不是自己居住使用)」的閒置住宅,課徵較高的房屋稅,因此才被稱作囤房稅。

根據內政部於2022年的統計,臺灣總體空屋率為9.13%,有超過81萬戶的空屋沒有人使用(政府對於空屋的定義是:低度用電住宅),也就是平均每十間房大概就有一間房子是空著的,以先進國家的標準來看,如果空屋率能夠降到6%以下,算是比較健康的供需市場;如果空屋率降到3%以下,則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住宅也能妥善分配給大多數人來使用,因此政府才希望用囤房稅的方式,將這些空屋逼入買賣或租賃市場,緩解高房價與高租金的問題。

所有人都知道臺灣需要囤房稅來解決囤房問題,但吵了這麼多年的囤房稅,只有臺北市於2014年先行實施(非自用的房子在2戶以內課徵2.4%、3戶以上課徵3.6%),而其他縣市的囤房稅,則是耗時了八年的時間,才在2022年的7月份要上路(大方向是2∼5戶的非自用住宅課2.4%、5戶以上課徵3.6%)。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