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場魔力紅演唱會,道盡台灣的悲哀

2015-04-21 05:22

? 人氣

魔力紅搖滾樂團。 (MyCanon/維基百科)

魔力紅搖滾樂團。 (MyCanon/維基百科)

最近Maroon 5要來台灣演出的消息一出,又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售票開始當日ibon大排長龍,同時黃牛盡出哄抬價錢。網路上罵聲與抱怨連連,不過,許多不經查證的離譜論調都出來了。例如把日本主辦的場地Jo-Hall,這個可以容納一萬六千人,可作為演唱會、展覽會與各類運動的多用途展演場地,講成大版巨蛋這個可容納約五萬五千人,日本職棒歐力士的主場:這兩個完全不同功能,所在地也不一樣,怎麼會搞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兩地不同的門票價位,也有人用台幣匯率算好來比較,其實這樣的算法有欠準確,我用另一種比方來算:在日本市區,以一個超商平均約1000日圓的打工薪資(有些餐廳,尤其是華資的,可能會低到日幣850左右,但此非當地之常態。以大版/東京來說一般平均是有1000甚至更高)去對比魔力紅大阪場最低票價12500日圓,要工作12.5個小時。用台灣的超商薪資算120(其實很多都是底薪115,我們取一個比較好算的數)來看台灣場最便宜的1800,要15個小時:整整要多2.5個工時才能買的起當地的最低門檻票。另一方面,台灣最貴的票價6800台幣,同等薪資水平去算要34個小時:而日本的25000日幣在當地是25個小時的工時!以上其實還不夠精準,大阪通勤成本雖略高於台北,但一般公司都會有通勤與餐點的津貼;台灣現在有沒有?我只知道大部份的人騎車上班油錢是要自理的。房租,大阪雖然比台北高約了兩倍左右,但別忘了當地平均收入也是台北的兩倍甚至三倍以上。比房價,台北市更是一個人比人氣死人的地方:尤其是要跟日本比。綜合上觀,兩地生活水平如此差距之大,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在台灣要花比較多的勞動時間成本,享受比較爛的場地,外加整體落後的表演水平與比較不好的擋期,還要承擔到三不五時表演取消,退票錢超慢的風險。這也難怪,我身邊不少人寧願存錢飛日本看表演,也不願意在台灣花錢受罪。而且就個人的經驗,日本表演無論是場地,聲光效果,周邊採買的多樣性(台灣還曾有主辦單位在現場賣未經授權的侵權唱片這種離譜的事情),還是觀眾的熱情參與度,都是大大勝過台灣!

有些人或許會想問,為什麼大阪的人力成本,場租,稅金,都比台灣高出一大截的情況下,門票還只能賣這樣的價錢就OK?或許有兩個因素可以簡單的解釋:一個是市場,一個是文化。關於市場的成熟度,不用拿日本來比,光看北京或是上海的都市型態消費人口,就超越了整個台灣;市場小人少看的人自然少,相對每個預期的票房人口要負擔的成本就會變高。其實人口也不太能當作藉口,因為亞洲還有人口更少的城市/地區也有辦這次魔力紅:香港與新加坡。

文化習慣也是個複雜的要因:為什麼在台灣,這類的文化消費型態人口數目,難以支持一個「正常」國際商業型藝文活動的演出?這又是另一個難以用三言兩語解釋的問題了。

另外,很多人應該不知道台灣的很多大大小小的表演,其實已經先替兩岸統一開啟了大門,並且行之有年:用大中華的「國內行程」來包裝做為價碼的談判。所以會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只要藝人在中國的演唱會受阻或是取消,台灣通常也會跟進取消(前有Aerosmith之鑑)。不玩這套一個中國的表演場次,成本省不下來,天價門票配上能省則省的爛場地,也就不足為奇了。

要說是市場太小無法支撐只能出此下策也好,要罵商人無祖國也好,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一場國外樂團在台灣的演唱會可以講出這麼多台灣的悲哀,你,知道了嗎?

*作者任職於樂器貿易公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