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艙早就全面禁菸,為何新飛機還「設有菸灰缸」?70年代一場慘案,令航空業不得不這麼做

2018-07-30 15:21

? 人氣

2018年7月10日發生的中國國航航班急降事件,讓飛機駕駛員吸煙這一曾多次在網上引起質疑的現象,首次浮現在公眾面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飛機上不能抽煙,似乎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直到國航副駕駛吸煙導致航班急降事件發生,我們才發現原來在禁煙這件事上,駕駛艙和客艙是實行的是「一機兩制」。

國航事件前因後果

當時,國航由香港飛往大連的CA106航班,在飛行過程中實施緊急下降,客艙氧氣面罩脫落,隨後又重新上升高度,恢復正常飛行。

機艙掉落氧氣罩(圖/愛范兒提供)
(圖/愛范兒提供)

7月13日,民航局公佈調查結果,事情的起因為副駕駛吸電子煙,為防止煙霧進入客艙,想關閉迴圈風扇卻誤關了空調,導致客艙出現缺氧。

當天國航公佈處理結果,對涉事機組作出停止飛行資格、並依法解除勞動合約的處理。

7月17日,民航局通報了對國航CA106航班的處罰決定:削減國航總部737總飛行量的10%航班量,吊銷飛行員(包括航班機長和副駕駛)執照。

對於處理結果,有的人覺得大快人心:駕駛員拿乘客生命開玩笑,懲罰是應該的。但實際上,無論是國航還是駕駛員,在這起事件中都是輸家。駕駛員丟掉人人羡慕的高薪工作,航空公司多年的培養心血和資金投入也打了水漂。

這件事也引起了公眾對於駕駛員能不能在飛行期間吸煙的好奇:原來飛機飛行期間,駕駛員是可以抽煙的?

曾幾何時,在飛機上吸煙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

雖然如今絕大部分飛機的客艙都是全程禁煙,但回到幾十年前,在飛機上抽煙就跟喝水、吃飯一樣平常。

著名學者葛劍雄曾在文章中描述過80年代乘飛機的情形:每個座位扶手上設置盛放煙灰的暗格,飛機上偶爾會發放五支裝的小盒香煙作為點心,換登機牌時工作人員還會詢問是否吸煙。

翻看一些歷史老照片,我們也能看到上流人士們在客艙內吞雲吐霧的畫面,就連空姐們都叼著香煙大方拍照。

以前搭飛機可以自由在機艙內抽菸。(圖/愛范兒提供)
(圖/愛范兒提供)
早期在飛機上的空服員/空姐也會抽菸。(圖/愛范兒提供)
(圖/愛范兒提供)

總之,在早期的民航史上,由於安全意識淡薄,大多數人連好安全帶的提示都當作耳旁風,更別說禁煙了,無論是航司還是乘客都不覺得機上吸煙有何不妥。

如今的飛行安全標準之所以如此苛刻,可以說是伴隨著血淋淋的教訓。

慘案,一再發生

因吸煙引發的空難,在民航史上最為嚴重的是里約格朗德航空820號班機空難。

1973年,里約格朗德航空820號班機空難。(圖/愛范兒提供)
1973年,里約格朗德航空820號班機空難。(圖/愛范兒提供)

1973年7月11日,巴西里約格朗德航空一架從里約熱內盧飛往巴黎的航班,由於乘客將未熄滅的煙頭扔進廁所垃圾桶引發火災,飛機在巴黎奧利機場緊急降落,但彌漫在機艙內的煙霧造成123人死亡(也有資料說是128人)。

到了80年代,國際上不少航司都已經開始禁煙,但中國還是比較寬鬆,所以有不少日本煙民為了在旅途避免煙癮發作會選擇搭乘中國航班(詳見葛劍雄文章《35年前乘飛機的窘事》)。

中國民航業真正意識到機上吸煙的安全隱患,還要從1982年一場空難說起。

1982年12月24日,中國民航2311號班機在即將抵達廣州白雲機場時,一名乘客不小心把未熄滅的煙頭掉在座椅滑軌與機艙內壁間的縫隙中,導致煙霧四起,飛機在緊急降落後,機艙內煙霧轉為明火,最終導致25乘客因未來得及逃生而喪生,另有33名乘客受傷。

2311號班機空難的第二年,中國民航局出臺了國內航班禁煙的規定,不過一直到1993年,禁煙令在才逐步在國際航班上推行。

在飛機上抽煙除了威脅到飛行安全外,對不抽煙的乘客也是一種危害,民航史上也還曾發生過這樣一起悲劇。1998年,一名叫漢森的乘客在乘坐奧林匹克航空時,由於他對二手煙過敏,而飛機上的吸煙區和非吸煙區沒有分隔開,在數次要求更換座位未果後,最終因過敏反應死亡。漢森的家人打了近6年官司,事情最後以法院判定航司賠償70萬美元告終。

對乘客禁煙,但駕駛員有抽煙「特權」

隨著人們安全意識不斷提高,加上吸煙產生的焦油和尼古丁經常造成飛機排氣活門堵塞,機上禁煙逐漸成了國際通用做法,但其中少不了煙草公司與航司之間和利益博弈。

美國航管局(CAB)曾在1977年投票通過商業航班禁煙令,但在1984年卻又解禁,時任局長的DanMcKinnon話裡有話:「我認為不吸煙者有權利,但禁煙的可行性與現實情況之間涉及到市場衝突。」

儘管如此,在安全問題下,禁煙還是成了不可阻擋的潮流。1988年,美國從兩小時以內的國內航班開始禁煙,隨後於1990年擴展至6小時以內的國內航班,2000年以後,國內和國際航班已全部實施禁煙,其他國家紛紛效仿,但以雪茄出名的古巴應該是在這件事上最頑固的國家,一直堅持到2014年才宣佈國際航班禁煙。

機艙內保持無煙環境,不抽煙的乘客自然是拍手叫好,但對於抽煙的人,尤其煙不離手的老煙民而言,幾小時甚至長達十幾小時無法碰煙,箇中滋味真是一言難盡,並不是我們覺得「忍一忍」就好了。但至少作為乘客,犯煙癮時難受也好,精神不振也罷,並無傷大雅,倘若是一個有抽煙習慣的駕駛員,情況就不一樣了。為了避免飛機駕駛員因長時間無法抽煙而影響注意力,出現情緒波動等戒斷症狀,長期以來,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其他國家,包括中國,駕駛員抽煙都是被允許的。

在飛機駕駛艙抽菸。(圖/愛范兒提供)
(圖/愛范兒提供)

在中國民航局去年9月頒佈的《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之前,駕駛艙內抽煙並不屬於禁止行為。雖然新規中確規定民航飛機全機艙禁煙,但由於有兩年緩衝期,很多航司仍沒有嚴格執行。

對機組人員在機上吸煙的討論在網上屢見不鮮,其中以東航最為常見,摩洛哥皇家航空公司和阿爾及利亞航空也曾被曝出類似情況,不過相信經此一事,中國的航司應該都會全面禁煙了。

另一方面,一些航司在駕駛員招聘中也會對吸煙習慣有要求,比如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就拒絕雇用吸煙者,這也讓駕駛員抽煙的現象有所減少。

而駕駛員因在機上抽煙受到處罰的,在國際上也有過先例。2017年9月,印度亞航的一名機長就因在機上抽煙被印度監管機構暫停飛行許可證三個月,這是九年來印度第一起因此類行為被停飛的案例。

抽煙不行,但這些事可以做

俗話說,「煙酒不分家」,飛機上不能抽煙,但對喝酒並無限制。大概是因為酒精有助於睡眠,大部分國際航班上都提供免費酒水,浪漫如法航還向所有艙位乘客免費供應香檳,而中國航班通常也有啤酒提供,所以在飛機上小酌一杯是可行的。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受壓力和濕度影響,你在萬米高空喝到的葡萄酒或啤酒,口感可能跟平時會不太一樣。

打火機是另一件與香煙有關的東西,在我們印象中,這也是禁止登機的物品之一,但這只是中國機場給人的印象。你可能不會相信,在不少地方打火機是被允許帶上飛機的,遠的不說,香港民航處就明確規定每名乘客可攜帶一隻打火機,包括電子打火機,機場內也有相應提示,連火柴也可以帶上飛機(每人最多一盒)。(編按:台灣規則亦同香港,限帶一枚打火機(非防風型)或一盒火柴,並以隨身攜帶為限。)

機艙內禁菸說明。(圖/愛范兒提供)
(圖/愛范兒提供)

至於電子煙,由於其電池存在起火風險,通常都是不能托運的,能不能隨身攜帶,各地的規定有所不同。美國在2015年將電子煙列入禁止登機物品行列,而在香港則是被允許的。中國暫時未有明確規定,根據中國網友們的回饋,電子煙大部分時候是能通過安檢的。

飛機廁所禁菸標示。(圖/愛范兒提供)
(圖/愛范兒提供)

另一件與禁煙相矛盾的物品就是煙灰盒了。在飛機上用過洗手間的人應該會注意到,廁所門上會有醒目的標識提醒煙灰盒所在處。這是民航局在《運輸類飛機適航標准》的明確規定,且要求「每個廁所靠座艙的一側能容易地看到該煙灰盒」,目的是避免有乘客偷偷在洗手間吸煙,又將煙頭亂丟導致艙內起火而採取的預防措施。畢竟我們前面提到的第一起空難,就乘客將煙頭隨手扔進廁所的垃圾桶造成的。

機艙內禁菸說明2(圖/愛范兒提供)
(圖/愛范兒提供)

如果是在國外一些老式的飛機上,或許還能看到座椅扶手上也設置了煙灰盒。既然不能保證每名乘客都遵守安全準則,那麼至少也要將起火的風險降至最低。

從這些措施來看,飛行安全標準其實是非常嚴苛的,因此,我們也不必因為近期發生的一些飛行事件而對乘機的安全性產生不信任,到目前為止,飛機仍然是最為安全可靠的交通方式。

文/吳羚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愛范兒(原標題:飛機上抽菸那些事兒)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