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都是鮮乳,小農就是比較貴?3點原因深入解析,他們利潤真的沒比較高啊!

2024-03-18 09:10

? 人氣

初鹿牧場(超能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陳樂維也說,初鹿牧場全都是用進口草飼,飼養成本就佔據了收支3到4成左右。再加上現在整體酪農業人口老化,人手不足,許多小農已經開始找外勞或棄養牧場,若要採用智慧化自動科技輔助,初期卻都需要上百萬的成本,如果不是有雄厚財力背景,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投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困境2:單一事業難以自建冷鏈配送 還必須付代工廠費用

除了飼養,統一酪農戶指出,大廠與小農兩者價差主要在製造成本的差異,大廠有自己的加工廠,小農要委託有乳品加工證的食品加工廠,龔建嘉透露光是這個環節,鮮乳坊所投入的成本就比本來擁有土地與加工廠的食品大廠高出50%。「生鮮乳品是仰賴經濟規模的農產品。」他指出,生乳採收後2天內就得要送去滅菌,因此即便少量也得運送,物流成本想當然比大廠大量運作會再高出個20%~25%左右。

從牧場到加工廠的生乳配送需要特別的收乳車,最晚2天內一定要送到,才能確保新鮮度。(圖/foodNEXT食力提供)
從牧場到加工廠的生乳配送需要特別的收乳車,最晚2天內一定要送到,才能確保新鮮度。(圖/食力foodNEXT提供)

而從代工廠到零售通路或B2B業務客戶,又是另一筆物流支出。位於台東的初鹿牧場董事長陳樂維坦言,「冷鏈運送很難」。每送一個地方、一趟路就是一台車的成本。連鎖咖啡霸主路易莎董事長黃銘賢指出,當初為了認養幸運兒牧場的鮮乳,還額外砸錢建構物流車隊、蓋了100多坪的中央低溫倉儲空間。但並不是每個下游業者都願意為了支持獨立酪農而付出這樣的初期成本。

上架通路又是一冷鏈配送,不是2B業者或經銷通路自行配送,就是小農額外負擔。(圖/foodNEXT食力提供)
上架通路又是一冷鏈配送,不是2B業者或經銷通路自行配送,就是小農額外負擔。(圖/食力foodNEXT提供)

困境3:少了通路上架優勢 行銷還得自己來

最後,不少小農指出大廠最大的優勢就是銷售通路與行銷本事。統一酪農戶舉例,統一集團下有7-ELEVEN,又有家樂福的股份,讓瑞穗鮮乳在這些通路有上架優勢,更別說旗下的連鎖品牌星巴克、超商咖啡CITY CAFE等也都會用到瑞穗鮮乳。陳樂維呼應,不管是上架到一般通路或便利店,小農因為一開始知名度沒那麼高,都會比較困難,光是通路上架費就佔了一瓶鮮乳的收支至少3成。

而且,統一酪農戶也觀察到,大工廠管理系統還是相較有組織架構,牧場端只要把自己的乳品賣出去即可。小農品牌但不是上了通路就沒事,為了打造品牌識別度、提升顏值外還得做行銷、設計包裝。鮮乳坊2016年上市嘉明鮮乳時,就找上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操刀瓶身包裝。農委會畜牧處處長張經緯笑稱:「除了生產,還得管行銷。」在品牌擴散上,許天耀指出大廠的優勢:「大廠的行銷策略和預算比較充足,同時有固定客群,較有信賴感,就像知名餐飲集團。」

可見這些獨立酪農民要做小農品牌,明明量體不大卻要包辦供應鏈一條龍。「扣掉行銷成本、有限的銷售資源,小農的利潤都被被稀釋掉了。」陳樂維表示。由此可見,什麼都需要包辦的小農不僅資源分散、利潤也在每個環節因而被稀釋掉。龔建嘉粗估,層層環節下來自家鮮乳成本利潤比一般乳品廠商高出30%左右,也難免反映在終端售價上。

什麼都需要包辦的小農不僅資源分散、利潤也在每個環節因而被稀釋掉。(圖/foodNEXT食力提供)
什麼都需要包辦的小農不僅資源分散、利潤也在每個環節因而被稀釋掉。(圖/食力foodNEXT提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售價平均比大廠貴7元 總成本高3成!規模小、沒工廠、通路少!小農鮮乳發展的三大困境)

責任編輯/謝賀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