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容易得心理疾病?憂鬱症患者親曝2原因:社群媒體是年輕世代的詛咒

2022-10-30 11:00

? 人氣

患者自白:我們非常需要去校正「成功的定義」。如果我知道失敗和平凡也無妨,我應該會表現更好。(示意圖/取自pixabay)

患者自白:我們非常需要去校正「成功的定義」。如果我知道失敗和平凡也無妨,我應該會表現更好。(示意圖/取自pixabay)

編按:超過7000則亞馬遜讀者五星好評、榮獲心靈成長類書籍銷售第一名,《我陪兒子走出憂鬱症》是由曾罹患重度憂鬱症的英國大學生喬希亞,哈特利(Josiah Hartley),與一直陪伴在側的母親艾曼達,普若茲(Amanda Prowse)合著,以最真摯、最勵志的動人言語,訴說親子成功攜手抗憂鬱的心路歷程!

本章節為喬希亞,哈特利(Josiah Hartley)視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我們會憂鬱?

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的年輕人活得沒力,憂鬱,甚至考慮自殺呢?這個問題很複雜,答案也同樣複雜。但總結起來,有幾點是導致此現象的一些因素。

我可以肯定地說,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被需要的感覺。根據我的經驗,現在的大學文化是一種沒有人情味的文化,是一個大學畢業生製造工廠,校方拿了學費,只聘請專業科目的師資,卻沒有對學生進行足夠的關注與投資。我們在電影中常看見教授與學生積極進行意見交流,這樣理想的場景,並沒有在我所看到的現實中發生。

事實上,大學更像一個企業,而不是學習的場所,教學人員被時間追著跑,被逼著提出研究成果,學生除了上課與罕有的輔導小組外,與他們的教授很少接觸,這使得師生很難建立關係,而關係對於在系所內建立更強大的社群,從而使學生有歸屬感至關重要。對於大一新生來說,這是很大的衝擊,尤其許多大一新生,是第一次體驗離家生活。他們一定覺得,和這個世界有點「斷線」了。

學生生活可以是美好的,當然可以,是你生命中最棒的時光,但它也可能是孤立的,除了朋友,沒有真正的支援系統。根據我的經驗,患有憂鬱症狀的學生很難開口尋求幫助,更不用說學校的心理諮商中心並不是二十四小時運作的,而很多學生面臨心理危機的時刻,是在正常的九點到五點的上班時間之外。

1.社群媒體的負面影響

此外,社群媒體是年輕世代的一個詛咒。十幾、二十歲的人,在自我尚未成熟的時期,面對社群媒體的態度,可能和三十幾、四十幾歲的你們想得非常不一樣。年輕人無時無刻不處於巨大的壓力之下,期待自己看起來是某種樣子,過某種生活方式,甚至要吃值得在Instagram亮相的食物!這當然很荒謬,這種完美的生活是絕對無法實現的。我們大多數人的外表、財力和自我價值感,都跟網紅呈現的完美人生截然不同。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年輕人,卻時時刻刻都必須接受那完美無缺卻遙不可及的標準轟炸,每天、每一分鐘炸在手掌心。於是當年輕人出現憂鬱症或自我懷疑,遭受低自尊和失敗感的折磨。會有這樣的結果,有什麼好驚訝的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