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型公司很少,為何隱形冠軍特別多?第4點跟台灣半導體很像

2022-10-13 09:40

? 人氣

為何德國隱形冠軍特別多?(圖片來源:西門子歌美颯)

為何德國隱形冠軍特別多?(圖片來源:西門子歌美颯)

編按:雖然現代經濟體以服務業掛帥,但製造業仍不可或缺,是國力的關鍵指標。《隱形冠軍2.0》指出,德國製造業佔GDP比重約25%,遠高於英、美、法等國;因為德國不放棄製造業發展,因此培養出大量隱形冠軍,佔全球46.2%。而台灣製造業佔GDP比重32.1%,過去不少人批評台灣重製造,輕品牌,但台積電就是不折不扣的製造業實力,台灣更是全球的半導體製造中心。現在英美等國也在重建自己的製造實力,可見製造業在經濟體的重要性。

最能明顯區隔德國與德語系地區,以及其他國家的現象,就是隱形冠軍了。如圖表11.1所示,德國在其他領域的「全球市佔率」,例如藝術、科學或運動,都遠遠不如隱形冠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比較其他國家後,我們想問:「德國為何有如此多隱形冠軍?」隱形冠軍在德國的盛行,根源於一成串彼此作用的複雜因素,而非單一成因。這些因素許多是其他國家難以複製的,因為當中包含了根深柢固的歷史、傳統,以及價值觀體系。其中部分因素在奧地利和瑞士也存在。

1. 邦聯傳統加速國際化

法國或日本等國,相對較早形成了民族國家。於此同時,歐洲的德語區卻繼續以數百個小邦的綜合體,維持了許久。直到19世紀末,德國才成為民族國家。即便時至今日,德國、奧地利、瑞士仍維持分權結構。過去幾世紀來,希望事業成長的德語區創業家,必須將商業活動拓展到自己所處小邦的狹窄邊界之外。他們被迫比其他國家的創業家更早開始國際化,而在本地邊界外經營事業的強烈欲望,就成為德語系創業家身上的DNA。

2. 分權比集權更利創業

在大多數國家,知識與創造力往往集中在一地,通常是首都。巴黎、倫敦、東京、首爾皆可為例。像德國、奧地利或瑞士這種結構分散且全國各處都有世界級公司的國家,相當稀少。就創業精神的發展來說,知識與創造力的區域分散,要比集權結構更具優勢。東德就是一例;自從30年前集權共產制度告終,東德已經出現54個隱形冠軍。

3. 雙軌職訓落實學用合一

德國競爭力的支柱之一,就是它獨特的雙軌職業訓練體制。雙軌職業訓練指的是,結合實務與理論的訓練計畫。學徒們每個星期有三天在公司工作、兩天在職業訓練學校上課。其他國家儘管大學畢業生比例較高,但德國的雙軌職訓體制卻培養了世界上最優秀的技術工人。雖然有些國家也試著複製德國的職業教育體制,但終究不是一蹴可幾的。

4. 製造基地扮演重要支柱

不同於英國或美國,德國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製造基地。儘管這讓德國的經濟結構看似過時,卻是其成功表現的基礎。一個國家的製造基地與貿易餘額,也就是出口與進口間的差額,約有80%的關聯性,這點凸顯了製造業在經濟上的重要性。如今,德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有四分之一左右仍來自製造業,而這在其他已開發國家早已降到15%以下。

德國經常因為沒能從工業社會轉型到服務業導向社會,而遭致批評,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經濟大衰退之前。後來,這樣的論點發生了變化。美國、英國或法國,這些經濟以服務業為主的國家,開始大力重建自己的製造基地。在新冠疫情期間,德國因為十分倚重出口而飽受批評,但我認為那樣的評論是錯誤的。多元化經營市場而非單方面仰賴國內需求的經濟,其實是具備優勢的,在危機時刻尤其如此。受新冠疫情影響的產業,若只關注德國消費者的話,業績將會出現更嚴重的下滑。

5. 生產力推升的競爭力

不久前,有一群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來歐洲訪問德國的隱形冠軍。教授們口徑一致地告訴我,這些公司「一心想的都是生產力」。穩定地增加生產力能夠降低單位勞動力成本,讓隱形冠軍受惠。跟歐洲其他公司一比更能明顯看出。哈佛的教授們還觀察到,「(德國的)隱形冠軍每天都想辦法要表現得更好。」管理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曾指出,激烈的內部競爭有助於維持國際競爭力。德國有三分之一的隱形冠軍表示,自己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就在德國,而且往往就在是鄰近不遠的公司。如此緊密的競爭不但驅動了生產力,也增加了德國隱形冠軍的出口和競爭實力。

延伸閱讀:內幕》連中國客戶打電話都不能接!台積電股價狂跌,都因美國新禁令重擊半導體業?

6. 生態系發揮群體力量

德國許多地區數百年仍維持著競爭力,即使在現今的市場中,仍然歷久不衰,甚至茁壯成長。用現在的管理語言來說,這就是工業或商業的生態系。德國黑森林地區,向以生產時鐘聞名,鐘錶製造被視為「現代工業時代的關鍵機器」。這個傳統造就出黑森林地區超過500家的醫學科技公司。

我們可以再舉德國北部的哥廷根(Goettingen)大學城為例。這座小城為何擁有39家測量技術的製造商?答案就在該大學的數學系,幾個世紀以來都是世界一流的。哥廷根這39家公司的發展,大多可追溯到數學家卡爾.弗雷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及其他知名數學家發現的原理。前西門子董事愛德華.庫魯巴希克(Edward Krubasik)曾指出,「德國運用了源自中世紀的技術基礎,在21世紀取得成功。」

7. 地理位置佔優勢

即便身處全球化的世界中,距離與時區仍然影響重大。從地緣策略來看,德語系國家的位置非常理想,大致可以在正常上班時間與日本和美國加州聯繫往來。而且,比起亞洲人或美國人,德國人到世界重要商業中心的旅程時間較短。就連在歐洲境內,德語區也位處中央。種種這些都是在全球化世界的重大優勢。

8. 心態上也直面國際市場

寬廣的文化視野是從事國際商務不可或缺的,語言正是起始點。安東.富格爾(Anton Fugger)在中世紀晚期時曾說,「客戶的語言就是最好的語言。」在一項評估100個國家的英語能力指數上,荷蘭得分最高,其次是像瑞典、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德國總排名第十,但在人口超過5,000萬人的國家裡位居第一,大勝法國(第31名)、西班牙(第35名)、義大利(第36名)、俄羅斯(第48名),還有日本(第53名)。

國際快遞公司DHL在2018年編製的《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報告》(Global Connectedness Index)證實了這個情況。荷蘭、新加坡及瑞士分佔前三名。至於其他大國,只有排名第九的英國領先排名第十的德國,其他像法國(第15名)、西班牙(第21名)與義大利(第26名)都遠遠落後。隱形冠軍「心態上是全球化的」。商用廚房家電市場全球領導者萊欣諾便用59種語言傳遞公司資訊。

10. 德國製已成品質保證

「德國製」的標籤已經是品質一流的保證,這在德國隱形冠軍邁向全球化的過程裡大有助益。「瑞士製」實際上也有同樣的價值。

話說回來,鮮少人知道「德國製」這個說法的來源。這原為1887年英國人在德國產品上強加的標示,目的是做為品質較差的識別!

150年後,「德國製」以100分的成績榮登國際產地排名的榜首,緊接在後的是99分的「瑞士製」。「奧地利製」得分72分,尚有進步空間。

作者介紹

赫曼.西蒙(Hermann Simon)

生於德國,有「隱形冠軍之父」的美譽。曾被評選為「杜拉克後最有影響力的歐洲管理大師」及Thinkers 50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管理思想家。

西蒙現為西蒙顧和行銷顧問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全球多間知名學府的客座教授,包含哈佛商學院、史丹福大學、倫敦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慶應義塾大學等。著作超過40本,包括《定價聖經》、《隱形冠軍》等暢銷商管書。被翻譯為26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經常受邀到全球各主要城市發表演說。

班傑明.德林(Benjamin Doering)

在西蒙旗下的隱形冠軍研究團隊擔任助理研究員。畢業於德國路德維希大學,主修國際商業管理與中文,現在台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雜誌《隱形冠軍2.0:中堅企業面對地緣政治的務實佈局,擁抱生態系與永續成長的新策略》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