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給予激勵、當好人搏交情...都是無效管理!用這5招成為有領導力的主管

2022-08-07 11:00

? 人氣

主管聽取部下們的現場意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最了解現場的人是部下。這時,如果主管脫口說出,「以前我是這樣」、「我自己的做法是這樣」,就會扼殺掉團隊的成長。 「因為自己比部下更了解現場,所以部下會願意聽我的」,主管往往會有這樣的錯覺。主管應該做的是,聆聽部下們提供的資訊,然後根據那些資訊做出判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主管不可以把過去的做法強加給部下,和部下競爭。主管肩負團隊責任,所以只需要聆聽決策相關的必要資訊就夠了。因此,上司不需要比部下更了解現場,主管「應基於上司的責任,立足於下達指令的立場」,過與不及都不行。

提問四:你是否以「管理」為優先?

其實這一點和前面「你是否和部下競爭?」的提問是相通的,許多主管即便已經當上主管,卻仍然以員工的身分自居。尤其是剛當上主管的人,幾乎都把自己當成一名員工,將自己當成「球員兼領隊」。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心態是,「就算自己的分數很差,依然能夠確實地指導部下」。

糟糕的球員兼領隊,在自己的分數不佳的時候,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喪失自信。「連我自己都做不好,根本沒臉說部下……」就會這麼想。「球員」和「領隊」的角色,應該隨時以「領隊」的角色為優先。就算自己做不出成果,團隊的責任者永遠是主管。

不論在任何時刻,都該專注於「領隊」角色。搞不好你的上司會跟你說,「身為主管的你,應該率先拿出成績!」就算如此還是應該謹記,「以部下的管理為優先」。只要團隊能夠做出一番成績,「由你來做!」的這句話就不會再出現,你必須深信並且等待,絕對不要忘記「管理優先」。

提問五:你是否太過在意「部下會不會離職」?

主管不需要太過在意,員工會不會離職的問題。你本來就不該承擔員工的「離職、不離職」,你根本無法阻止不想順從組織規則的人,或是缺乏成長動力的人離去。公司的成長,就等於是自己的成長,只要有這樣的認知,那個人就不會離職。可是,在一定機率下出現離職者,也是難免的事。問題不在於主管,而是那名員工的「個人問題」。

主管不該為「弱者的離去」而挫敗、放棄,基本的觀念是「善用每一個人」。嚴格來說,就是「只要是想努力的人,都應該好好地善用」,只要組織持續發展,不論能力高低,所有人都能成長。主管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予成長的機會。所以完全不需要為了不讓部下離職而配合部下,主管最不該做的就是為了防止他們離職,而把「無關成長的東西」當成誘餌。

「為了讓部下們能更輕易達成目標,而降低標準」、「每周帶部下們去聚餐一次,聆聽他們的煩惱」、「把員工旅遊當成獎勵」這樣的管理方式,對部下的成長完全沒有半點效果。帶可能離職的部下去喝酒,自以為自己做了件「好事」,其實是大錯特錯,那只不過是自我滿足罷了。這裡同時也引出了第一個提問,「你想當個好人嗎?」其實,只要你做好主管該做的事情,員工的「離職或不離職」就不該是你的責任。

以上五個問題,就是戴上主管假面之前該做的準備。每一個問題都是為了確認,你是否具備團隊主管的「核心」資格。然後,當你的答案搖擺不定時,或許正是你的團隊陷入危機的時刻。那麼,身為主管的你,是否能夠做出正確判斷?團隊核心是否穩固呢?這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請務必反覆地自問自答。

作者介紹|安藤廣大(Kodai Ando)

識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79年出生於大阪,畢業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曾任職於NTT DoCoMo,歷經J-COM Holdings  Co.Ltd.(現為LIKE)的J-COM(現為LIKE Staffing)擔任營業副本部長。

2013年初遇「識學」這個概念,開始獨立創業,以識學講師的身份協助數家企業提升業績,並在2015年創立識學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創業僅3年11個月,便讓公司成功掛牌上市。截至2021年1月至今已有2000家公司導入他所提倡的識學概念。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言文化《老闆把你當心腹,部屬一路跟隨的「主管假面思維」》(原標題:實踐 改變思維的五個提問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