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全球最大企業,如今市值僅剩15%!奇異衰敗,與金融業務脫不了關係

2022-06-16 09:40

? 人氣

奇異曾是全球最大企業,如今市值僅剩15%。(圖/維基百科;作者:Momoneymoproblemz)

奇異曾是全球最大企業,如今市值僅剩15%。(圖/維基百科;作者:Momoneymoproblemz)

編按:奇異創立於1892年,曾創下多年二位數成長率的紀錄,股價在18年間大漲30倍,市值在1999年達到5000億美元,成為當時世界市值最高的企業。但進到21世紀後,奇異開始走下坡,如今股價僅剩68美元,市值蒸發85%。奇異為何衰敗?

奇異集團未來的執行長佛蘭納瑞當時也在東京,負責管理奇異金融服務公司亞太地區業務以及收拾殘局。他是在2005年舉家遷居日本,此前則多半住在康乃狄克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典型的奇異主管通常性格開朗、擅長社交,且博聞強記、能言善道。相較之下,精明的佛蘭納瑞為人謙和,不愛出風頭,私底下有些靦腆,有時也難免彆扭。他更擅長在幕後和數字打交道,而且資歷偏重於銀行業務和企業融資。

在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學成後,佛蘭納瑞於奇異金融服務公司多所歷練:在融資收購(leveraged buyout,也稱槓桿收購)部門三年、企業重整小組四年、自有資本(equity capital)團隊三年、主管布宜諾斯艾利斯金融業務二年、監督股東權益部門媒體與消費者小組三年、監管股東權益部門一年,以及督導銀行貸款小組二年。

自稱「美食家」的佛蘭納瑞博學多聞,時常一邊閱讀非虛構書籍一邊看小說,而且處理數字宛如超級電腦。對他來說,輪調日本是項新挑戰,也是在奇異集團裡一展長才、更上層樓的一個步驟。

視察過奇異集團在日本的事業後,他更加領會到當地無所不在且備受挫折的官僚作風。繁文縟節使得時差這類相對單純的問題變得複雜,甚至連請示美國總部批准也搞到緊張兮兮。奇異的科層結構造成海外事業營運艱難,也阻礙了公司利潤的增長。佛蘭納瑞認為,奇異的決策權理當進一步去中心化,這樣他才能更自主地做決策,而不須等待遠在美國的高層批准。

奇異金融服務公司此際正想方設法降低投資組合風險,佛蘭納瑞必須處理這來勢洶洶的難題。由於日本修改了消費金融法規,使原本大發利市的消費金融市場陷入混亂,以致奇異十年前收購的Lake消費金融公司於2006年成為燙手山芋。Lake曾是奇異的提款機,投資者喜歡它。該部門過去以極低借款利率、高放款利率來輕鬆賺錢。

然而,日本社會輿論促使國會修改高利貸法規,把消費金融最高利率上限從近30%調降為15%到20%,加上日本高等法院裁決認定,利率超過20%是非法行為,衝擊了消費金融市場。部分客戶於是要求Lake退還超收的利率款項,多家銀行因而被迫增加現金儲備。

利潤豐厚的Lake有道德疑慮的商業模式一夕之間不為法律所容。佛蘭納瑞必須盡力解決這個棘手難題。

鑒於投資人改採敵視立場,而且客戶要求退款呼聲日趨高漲,Lake可能造成奇異集團未來負債大增,佛蘭納瑞必須迅速展開應對行動。他的計畫是關閉Lake近三分之二分支機構。對照處境相同的花旗集團,在損失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徹底地收掉所有在日本的消費金融事業。奇異集團則把Lake轉變為「停業單位」,以便在調整損益的會計作業上不計入Lake各項損失。

在此期間,馬不停蹄的佛蘭納瑞找到了解方,以54億美元售價把Lake轉手給日本新生銀行(Shinsei Bank)。雙方並協議共同承擔Lake的損失,以助新東家降低客戶要求退款的成本。奇異終自這場敗局中脫身,雖然付出了十億美元的代價,但結果原本可能更糟,因此對集團和佛蘭納瑞來說還是值得慶幸。

佛蘭納瑞從此事學得教訓,他體會到在遠離美國總部七千哩、位於地球另一端管理奇異日本海外事業是多麼艱難的事情。儘管他火速設法限制公司曝險部位,集團管理階層卻因地理阻隔,未能明快地批准各項請示。這凸顯出奇異集團在經營國際事業上問題重重。

●●●

與此同時,在美國總部這邊,伊梅特於關鍵時刻獲得了祕密武器。行銷大將康斯塔克擔任NBC環球數位部門主管兩年多後,回到了伊梅特身邊繼續她先前的工作。

康斯塔克在NBC環球數位部門賣力工作,到離開前仍努力於數位領域攻城掠地,以六億美元收購了女性導向的內容網站《ivillage》。然而,眾人都公開嘲笑說,比起新聞集團(News Corp)聲名狼藉的Myspace社群網站收購案,她砸了更多冤枉錢。

此外,《ivillage》與奇異集團企業文化根本格格不入,而康斯塔克在《ivillage》品牌下開播電視節目的構想也有始無終。回歸奇異集團總部後,她原先在NBC的廣泛職責被分派給了其他多位主管。

儘管收購《ivillage》落得一敗塗地,康斯塔克在奇異的職涯並未因此受阻。她是伊梅特長年的愛將,回到總部後又肩負起大任,主導對外宣傳、對內溝通和監督無止盡的行銷戰。

當奇異金融服務公司於2008年初出現重大內部問題後,伊梅特在當年三月中旬向投資人喊話說,儘管全球金融服務業面臨巨大風暴威脅,奇異第一季度的表現依然正常,集團將會安然無恙。言下之意是,即使某些部門蒙受損失,集團仍有其他部門可以幫忙處理善後。

然而,數週之後,晨間六點新聞報導指出,奇異集團遠未能達成第一季營利目標。有些人以為報導有誤,但實則不然。

奇異金融服務公司在次級房貸風暴中損失慘重。雖然奇異集團曾誇口比其他企業更了解市場,自認憑其優越的風險管理將可安度危機,然而,奇異金融服務實則與其他金融機構一樣難以為繼,只能一再向投資人解釋說,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破產造成的衝擊遠超越預期。也就是說,曾為奇異集團收益火車頭的奇異金融服務遇上了大災難。

先前奇異集團總能達成預定目標、努力擠出所需利潤,甚至在最後關頭促成交易、交出令投資人滿意的業績,而最大的功臣通常是奇異金融服務公司,它總能適時地為集團股票帶來不可或缺的銀彈。不過在2008年第一季財報斷然顯示,當金融服務事業陷入困境時,奇異集團的收益令人大失所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已成奇異集團燃眉之急。奇異財務長謝林指出,貝爾斯登公司潰敗造成金融災難、進一步撼動資本市場,且「波動程度令我們不知所措」。對真心信任奇異商業模式的投資人而言,這些話實在毫無建樹。

伊梅特直言無諱地指出,奇異金融服務部門「過去兩週毫無能力像往日那樣完成尋常交易,」而且某些資產經重估後價值竟為負數。換句話說,奇異金融服務無法再像過去那樣,於最後關頭促成重大交易和售出資產以利調整會計帳。

奇異股東看到這個警訊後開始出脫持股,致使奇異股價創下多年來最大跌幅,市值於一天內蒸發近五百億美元。

當華爾街還在消化那週紛至沓來的新聞時,威爾許又在奇異集團傷口撒鹽。他在奇異旗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的現場節目上,毫不留情地批評伊梅特。如果說投資人對奇異集團的信心已搖搖欲墜,那麼威爾許此舉更把它推落萬丈深淵。

他痛斥伊梅特「搞砸了。你的承諾言猶在耳,未料三週後就毀諾背信。你言而無信,而且還被打得落花流水。」

威爾許這是明白告誡伊梅特別再重蹈覆轍,趕快採取必要行動穩住集團收益。

他宣稱:「如果伊梅特不履行承諾,我將震怒到難以置信的地步,我會拿槍射他。」他還要求伊梅特,「務必達成收益目標。告訴大家,你將促成12%的成長,而且要確實做到。」

對於處處質疑伊梅特的人來說,他們眼中萬無一失的偶像執行長,威爾許的話可說到心坎裡。但伊梅特沒有公開回應,而威爾許最終也試著忍住不再批評伊梅特。不過,覆水難收。

從奇異高層到基層員工都已聽聞,威爾許以大家長姿態訓斥伊梅特,而話中大意是伊梅特犯下滔天大錯,違背了向投資人交付一貫成果的神聖使命。於是,曾被認為能解決一切商業難題的伊梅特,頓時失去媒體光環,看起來不再無所不能。

華爾街開始議論著奇異集團有必要著手進行分拆。這在威爾許時代幾乎是作夢也想不到的選項。但在備受推崇數十年後,奇異集團深層結構的合理性開始受到質疑。華爾街先前未能適時注意到許多商界人士已察覺的情況:奇異集團龐大且笨拙的結構早就不合時宜,卻仍堅守一貫的商業模式。它之所以能置之不理,是因為拿出了亮眼的數據。如今它的財報讓人失望透頂,投資人不禁質疑奇異集團還能長此以往嗎?

這些疑慮全都反映在奇異集團的股價上,使得伊梅特苦惱不堪。奇異股價一路跌跌不休,在短短幾週內重挫到30美元以下。

作者介紹

湯姆斯.格利塔(THOMAS GRYTA):《華爾街日報》專門撰寫奇異電氣的記者。此前,哥倫比亞大學的Knight-Bagehot 研究員。

泰德.曼(TED MANN):《華爾街日報》華盛頓分社記者,是報導商業和政府的團隊的一員。從2014年到 2017年,在紐約分社報導奇異電氣和其他工業集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奇異衰敗學:百年企業為何從頂峰到解體?》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