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增3766例本土!身邊沒確診者=沒朋友?醫師曝疫情未來會有6大變化

2022-04-22 14:08

? 人氣

面對與病毒共存的社會,有醫師指出,在美國甚至還流傳著「你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這樣的諺語。(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面對與病毒共存的社會,有醫師指出,在美國甚至還流傳著「你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這樣的諺語。(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2)日宣布有本土確診3766例,境外移入93例,總共3859例確診,確診人數中,新北市1325例,臺北市739例,桃園市588例,基隆市275例,臺中市183例,高雄市117例,花蓮縣100例,宜蘭縣80例,臺南市71例,彰化縣57例,雲林縣50例,新竹縣48例,臺東縣42例,新竹市及苗栗縣各23例,屏東縣22例,南投縣10例,金門縣5例,嘉義縣4例,嘉義市2例,澎湖縣及連江縣各1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日本土疫情爆發,台灣逐漸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社會,讓許多人不適應。而國外已經與病毒共存許久,ICU醫師陳志金以及姜冠宇提到,在美國甚至還流傳著「你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這樣的諺語,暗示疾病在美國社會正在去標籤。

該如何與病毒共存?醫師陳志金指出,現在台灣媒體報導第一位院長染疫,接下來若報導第一位縣市首長、第一位部長、行政院長、指揮官、總統、副總統染疫也不必太恐慌,因為這些在國外早就都發生過了。

「接下來,你的同學、同事、朋友、家人,誰誰誰確診,也不用太訝異。」陳志金指出,在國外大流行期間,大家見面會問的問題,不是「你確診了嗎?」,而是會互相開玩笑的問「你怎麼還沒確診?是不是沒有朋友?」醫師姜冠宇認為,這句來自美國的諺語,也暗示疾病在美國社會正在去標籤,希望大家能輕鬆看待你身邊的親友確診而不恐慌。

針對邁入共存後的防疫政策以及防疫步調,該如何調整?陳志金整理了國外及新加坡的例子,給予以下3點建議。

1.未來防疫政策的改變

醫師陳志金認為,台灣因為疫情爆發的情況較晚發生,因此有機會可以從這些國家的各種經驗裡,挑選一些對我們比較有幫助的政策來進行。

他也整理出未來疫情可能會有的6個變化:

1.現在一旦有人確診就停班、停課的模式,未來會改變

2.確診者的隔離時間也會逐步的縮短

3.快篩會取代PCR做為確診或解隔離的依據

4.民眾會依染病後的風險(年紀、免疫疾病、是否完成疫苗注射),分級健康管理

5.保存醫療量能,風險低的族群「自我管理」,醫療院所則著重在重症病人的治療

6.民眾維持正常生活、國門大開、疫情記者會停開、報導變少,再也沒有人在乎確診數字

2.防疫步調如何調整?

檢測陽性(無症狀或輕症):

以新加坡的防疫模式為例,確診者須先自我隔離,自行填寫同住家人和親密接觸者,72小時後測一次快篩,如果陰性,就可以回到正常生活,也就是說,3天之內確診者可以自動解隔離!

若72小時快篩陽性,可以每天進行篩檢,只要陰性,就可以解隔離。如果不急,就可以等滿7天,自動解隔離。最慢的情況為,沒有完整注射疫苗、也不願意天天篩的人,就要等滿14天,才能解隔離。

自覺症狀明顯或是高風險族群確診:建議到診所就醫由醫師評估分級建議和安置。

親密接觸者:會收到簡訊通知,需要在24小時內進行快篩,如果陰性,則可以正常活動。往後的5天內,如果要出門,每天也都要先快篩陰性才能出門。

3. 不知道怎麼做該怎麼辦?

陳志金指出,在新加坡,只需要上網或用手機APP回答以下4個問題,系統就會幫你做出建議。

1. 你覺得還好嗎?
2. 是否檢測陽性?
3. 幾歲?
4. 是否完成完整疫苗注射?

陳志金指出,這個政策仰賴大量的快篩、人民的自律自主、手機(App、資訊)系統的協助。可以減少許多匡列、疫調、追查足跡的人力,也可以減少大量的停班停課。不過,他最後也拋出一項質疑,「我們準備好接受這樣的轉變了嗎?」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