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應該「先求有再求好」嗎?老鳥用親身經歷解答:求職者一定要評估3件事

2022-01-27 16:24

? 人氣

不過由於我想轉換工作的意願十分強烈,所以又在公司內部找到了另一個短期行銷專案的機會,協助行銷部門推廣產品。這個專案只有短暫三個月的時間,由於不確定專案結束之後我的去留,我同時在內部以及外部持續搜尋新的機會。而皇天不負苦心人,在該專案結束之後成功轉到我最想去的P部門,而過沒多久,也得到了另一個外部公司的工作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兩年內,我總共待了三個團隊,當時的公司很鼓勵員工內轉,來認識公司的整體性,我剛好搭上了這個機會。其實從一開始知道P部門的時候,我就很積極地去跟該部門的同事認識,但無奈該部門始終沒有開放職缺。也是到後來聊一聊時機成熟,便成功轉過去了。對於這個P部門,我是很有意識地去準備與等待,最後花了快兩年才轉過去,也算達到我想要的目標。

這是我想說的第二個重點,公司內部還有很多不一樣的機會,即便一開始進入A部門,不代表沒有機會轉到理想的B部門,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去準備與等待,等到時機成熟了,機會就會是你的。在國外,想要直接進入理想部門的機會不是沒有,但是機會不大,就算是能力相當傑出的人才,也要有機會與運氣。因此,對於一般人來說,要一步到位的可能性比較難!雖然我的職涯初期較迂迴,但是也讓我在不同的部門,有了不同的學習與體驗。

職涯發展的匹配度

最後一個重點是與你職涯發展的匹配度。通常剛畢業的學生白紙一張,顧慮不會那麼多,所以有機會就可以好好把握,尤其在疫情變化多端以及市場變動加劇的情況下。我認為在職涯頭兩年,還是有機會轉換不同領域,但隨著你的年資越來越多,這樣的轉換只會愈來愈困難。所以,究竟是要先拿一個尚可的機會,還是繼續尋找更好的機會也取決於職涯方向的制定。

很多來國外念MBA的朋友,在臺灣已經積累一定程度的工作經驗,來到國外/德國在工作的選擇上,條件可能會設的比較多一點,致使能夠選擇的機會變得很少。但要注意的一點是,德國的雇主很注重是否有在地經驗,所以通常要一次到位可能會比較困難。有時候或許在MBA求學時做個實習(時間成本較低),或是先接受一個次理想的職位再另謀他路(時間成本較高),這些都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但是,在國外的第一份工作頭銜也可能會影響下一份工作,所以這些都需要全盤考量。

未來並非全然可計劃,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不論一開始如何,隨著經驗累積,工作只會越換越好,也要持續培養可以轉換且帶著走的能力,這樣一來,整體的職涯一定會是往上提升的。而回首當初對於第一份工作的不安與質疑,現在看來其實並不那麼重要了。

所以,在國外找工作,是要四個字「堅持到底」,還是「先求有,再求好」,你是否有一些想法和答案了呢?

作者介紹|Dave Huang

2010年初次造訪德國,2012年開始我在德國的留學與職涯生活。這一條路,回想起來很有意思,不論是在求學還是工作上面。 一路上我向很多人分享了求學經驗與工作歷程,現在,我想分享給你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歐洲職場大補帖]在德國找工作,要堅持等待還是先求有,再求好?)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