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站穩萬八,有些股票卻還躺在地上!散戶應該期待落後補漲或是汰弱留強?

2022-01-11 09:46

? 人氣

邁入2022年,股市恐怕不會再像之前這麼好過了,眼看大盤位處歷史高點,有些人只敢期待躺在地上的股票落後補漲,有些人則是主張應該汰弱留強。(顏麟宇攝)

邁入2022年,股市恐怕不會再像之前這麼好過了,眼看大盤位處歷史高點,有些人只敢期待躺在地上的股票落後補漲,有些人則是主張應該汰弱留強。(顏麟宇攝)

台股瘋牛行情狂奔,即便偶遇逆風仍舊站穩萬八關口,股民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些股票迄今依然躺在地上。如今,本土疫情逐漸升溫,加上美國聯準會(Fed)鷹姿勃發,深怕受傷的投資人,又該如何自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彭博資料顯示,去年台股含息報酬率將近27%,各大類股中,尤以運輸類股表現最為亮眼,還原權息後的漲幅超過170%,其餘多數類股也有10%~40%不等的漲幅,生技醫療則在原地踏步,但這還不是最慘的,汽車、油電燃氣繳出負報酬,看著頭也不回的大盤,只能站在一旁乾瞪眼。

回顧台股這一年來的驚奇之旅,凱基台灣精五門基金經理人施政廷分析,由於疫情導致供給面吃緊、價格上揚,運輸、陶瓷玻璃與造紙類股雨露均霑;半導體族群則是受惠美中貿易戰火未歇,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聚落,加上疫情相對輕微,不僅推升整體企業獲利成長性,相關類股的評價水漲船高,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

異軍突起的中小型股同樣值得關注,主要因為歐美國家受到疫情影響相對嚴重、景氣復甦緩慢,台灣經濟表現一枝獨秀,使得中小型股獲得表現空間,目前估計2021年台灣加權指數企業獲利年成長率高達50%~70%之間。

(延伸閱讀:今年股市還能繼續漲?看看這檔曾經腰斬的股票,就知道該投資哪些公司了

去年各大類股含息報酬率
 

週期性產業難以延續強勢表現

邁入2022年,股市恐怕不會再像之前這麼好過了,眼看大盤位處歷史高點,有些人只敢期待躺在地上的股票落後補漲,有些人則是主張應該汰弱留強,小散戶究竟該怎麼面對接下來的行情發展?

中信投信國內投資科主管李俊毅指出,電子產業將引領主要的成長動能,雖然通膨有利於原物料、資產與金融,但去年已有明顯漲幅,這些週期性產業的股價比較難有延續性的表現。

而在電子產業中,持續看好半導體上游、電動車相關供應鏈、高速傳輸、網通及關鍵零組件等,主流題材將從漲價議題轉至長線需求展望樂觀的族群,去年受到缺料壓抑成長的行業,也可望否極泰來。

針對市場熱議的元宇宙與碳中和題材,李俊毅認為會是長期趨勢所在,投資人應先聚焦半導體、5G、AR/VR、AI、高速傳輸、伺服器、綠能/節能等相關供應鏈。

傳產類股方面,受到疫情影響的消費服務業可望逐漸回溫,而且供應鏈的集中度提高,預期個股表現差異擴大,建議投資人「選股不選市」。

(延伸閱讀:台股漲了1萬點,這檔殖利率6%的「沉默王牌」卻不動如山,存股族可以入手嗎?

「贏者全拿」勢不可免

施政廷分析,受到疫情持續影響,未來各個產業中的龍頭企業走向「贏者全拿」的趨勢愈來愈明顯,台灣競爭力強的產業與公司可望在這一波景氣復甦、疫情受惠題材中脫穎而出,投資人最好採取「選股優於選市」的策略。

他建議,現階段可以選擇步入具備成長週期的產業,特別是成長性明確、供需結構改變,或是新興需求挹注成長動能的題材,例如晶圓代工產業競爭門檻較高,同時受惠元宇宙與高速運算帶動創新而且龐大的新興需求。

此外,凱基投信還有一套「量化多因子策略」獨門投資心法,也就是根據台股不同時間點,選出表現最好的因子,依據企業獲利速度與幅度決定最適合的多重因子,以量化多重因子篩選股票池的策略,藉此追求長期穩健的超額報酬。

施政廷說明,採取量化多因子策略時,在成長週期產業中,依據台灣加權指數企業獲利循環,分為「擴張、趨緩、衰退、復甦」四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挑選不同的多因子組合,以利強化投資組合的高品質、抵禦波動以及價值面優勢。

根據目前預期,今年上半年台股加權指數的企業獲利成長走向趨緩階段,估計在此階段的「高品質、低波動」個股漲幅將可望優於其他因子的表現。

到了下半年,台灣加權指數企業獲利有機會轉入擴張階段,長遠來看,建議屆時可以選擇「股價動能、價值因子」或與分析師上修因子相關的類股題材。

元宇宙、電動車商機蓬勃 五大科技產業受惠

瀚亞美國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科技業在經歷電腦、行動裝置所帶動長達20年的多頭行情後,目前正迎來新一波結構性創新成長,可望帶來長線投資行情。

針對近期最受市場關注的「元宇宙」和「電動/自駕車」兩大題材,操作上可聚焦高速運算及傳輸、AR/VR、行動支付及區塊鏈、數位轉型、電動車及汽車電子等五大產業,投資題材豐富多元。

林元平指出,手機、電腦,跟電子手環等電子產品已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大數據及元宇宙時代的來臨,每人持有電子裝置將進一步增長。

根據ASML資料預估,現階段全球每日約使用400億個電子產品,平均一個人擁有5項,未來10年將倍數成長,全球每日使用電子產品將來到3500億個,而且每個人平均持有41個,將帶動晶片、5G、資料中心、系統/軟體平台、穿戴裝置、遊戲設備等相關軟硬體需求。

而在台股之外,林元平分析,受益於創新科技發展驅動,今年美國S&P500企業獲利將再寫下歷史新高紀錄,看好相關企業股價表現空間,投資人可趁短線市場震盪之際,透過定期定額或者單筆投入的方式參與長線行情。


責任編輯/周岐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