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城牆就不再是巴黎,「七道城牆」劃分巴黎人生活的圍籬與界線

2022-01-03 10:12

? 人氣

「七道城牆」劃分巴黎人生活的圍籬與界線(圖/Netflix: Emily on Paris)

「七道城牆」劃分巴黎人生活的圍籬與界線(圖/Netflix: Emily on Paris)

出了城牆後就不再是巴黎!對於巴黎人來說,任合的角落都存在著隱形的城牆,劃分著人們的生活圈,就像是圍籬與界線,也因為總生活在固定的生活圈內,每個人總有著自己常去的咖啡館、餐廳、酒吧,不習慣也不適應改變。這類根深蒂固的思考模式源自於城市裡不斷建構、拆毀、再重新建構的城牆。這篇我們將聊聊關於巴黎的七道城牆的歷史小故事與城牆是如何影響巴黎人的生活風格與思考模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歡迎前往【1% Style】閱讀更多文章

巴黎街景(圖/ edmondlafoto @Pixabay )
巴黎街景(圖/ edmondlafoto @Pixabay )

意識到的時候,我的周圍已儼然築起一道高聳而堅固的城牆。以面積不小的厚重石塊一層層砌好,那傀然的高度讓我望不著外頭,然而牆外未知的陌生世界並未具有更深的吸引力,只在城牆圍起來的範圍內遊走,那讓我感到極度安心。

巴黎的任何角落都存在著一道隱形圍籬,畫分每個人的生活圈,人們緊守著界線,彼此安分地在界線之內交流,些微的越界就會引發不悅。住在一區的人不願意離開一區,住在小巴黎的人鮮少前往郊區,對大巴黎的人來說,移動到外省是一件足以影響人生的重大抉擇。只因在固定生活圈內,已有了常去的咖啡館、餐廳、酒吧,以及從小一起長大,能聊天、喝酒的朋友,不習於改變的法國人,認為離開是一件相當冒險的決定。即使在日常生活之中,沒有方法或運氣,也很難打入既定的社交圈,上司與下屬之間的關係需要嚴守,極少數能夠轉變成為朋友。這種根深蒂固的思考模式或許源自這座城市裡建構、拆毀,又再次建構的城牆,將巴黎人的生活範圍圈定起來,不斷地重新定義城市的界限,人們在範圍內尋找能與其條件符合的區域來定居,因而得到自身以及對他人的認同。權力核心也同樣往這個圓圈的中央聚攏,如凱旋門矗立在星辰廣場的中央,而代表起點的西堤島則正好位在巴黎的中心。巴黎人的腦海,遂不停地由這些圓圈所勾勒出的範圍所占據著。

巴黎街頭(圖/edmondlafoto @Pixabay )
巴黎街頭(圖/edmondlafoto @Pixabay )

1.高盧羅馬時代的城牆:塞納河畔的防禦牆

隨著城市擴張,七道著名的城牆在巴黎先後被建立起來。第一道高盧羅馬時代的城牆(Enceinte Gallo-Romaine)推定修建於西元四世紀,當時為防禦野蠻人入侵,以石頭在塞納河畔十五米內築起兩米高的防禦牆,並與當時的羅馬皇宮相連,即是現今西堤島上高等法院所在地。沿著西堤島近塞納河的花朵堤道(Quai aux Fleurs)彎進小巧的白鴿路(Rue de la Colombe)三號,能見到地面上與他處不同顏色的石頭路面,便是這段高盧羅馬城牆曾經聳然屹立的地方。

2.中世紀城牆:巴黎右岸的古老遺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