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瘋狂追星,家長到底該怎麼辦?專家教3招溝通要術:即使迷偶像,也能有正面影響

2018-04-05 06:00

? 人氣

每個人都有過當粉絲追星的童年,只要偶像出新的專輯或海報,就迫不及待掏出零用錢購買,歌曲照三餐聽,海報不看難入眠。但偶像老了,昔日的青春學生也成了爸媽,看著孩子跟當年的自己一樣崇拜偶像,甚至花錢毫不手軟,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2017年年底的桃園棒球場,許多30至50歲的爸媽帶著孩子一起坐在搖滾區,跟著「五月天」一起高唱人生無限。時間再往前推,同年9月,華語樂壇天王周杰倫的「地表最強」演唱會也登上小巨蛋,門票一票難求。就連香港歌神張學友、即將退休的日本殿堂級女歌手安室奈美惠,在2018年的台北演唱會,都出現門票秒殺的情況,在在顯示出時下中生代追星的瘋狂程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當這群青壯年和中年粉絲回歸到日常生活,角色變成了天天為了孩子教育而苦惱的爸爸媽媽,看到孩子為了大陸和日韓偶像團體,如:TFBOYS、防彈少年團、TWICE、AKB48等,只要一有活動就「錢力應援」,積極參與並購買各式周邊商品;或是崇拜各部落客、youtuber和直播紅人,凡有新作一定準時收看,若有簽名活動也會排除萬難參加。

「我兒子幹嘛這麼迷他?」追星世代的代溝

前陣子,就有一對父母陪著孩子從新竹到台中參加某網路紅人的簽名會,但抵達現場看到台上的網紅長相普普通通,絲毫沒有傳統印象中的「明星樣」,但台下卻擠滿了中小學生,不禁納悶:「他是在紅什麼?我兒子幹嘛這麼迷他?」甚至擔心孩子是否會因太沈迷而荒廢課業或花錢不手軟!

崇拜偶像,每個父母在年輕求學時都曾有過,有些人甚至把這份與偶像的情感延續超過20、30年以上,歷久彌新。但為什麼看著孩子追星,許多家長心中浮現的卻是擔憂,常常只想「禁止」,甚至因此和孩子吵架?究竟,偶像崇拜對不對?新時代父母應如何和孩子溝通,建立正確的追星態度?

崇拜偶像,每個父母在年輕求學時都曾有過,有些人甚至把這份與偶像的情感延續超過20、30年以上,歷久彌新。(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許多人都經歷過崇拜偶像的狂熱時期。(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崇拜偶像,是正常的人格發展過程!

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中心主治醫師張庭綱表示,在人格發展理論中,12至18歲是很重要的自我認同(統整)時期,這時候的孩子會透過模仿等方法幫助自己瞭解自我,避免角色混淆的情況發生,而崇拜偶像或追星就是其中一個方式。

雖然崇拜偶像是很正常,且是每個人在童年和求學時期都會經歷的過程,但仍有崇拜強度高低的差別。張庭綱醫師提醒,在未找到更有趣的事情或同儕也都在關注的情況下,特別容易增強孩子崇拜偶像的情況,一旦到了著迷的程度,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業退步、人際關係和與家人的互動變差等情況,則代表強度太強了,家長需儘快與孩子溝通,並找出合適的方法,以免過度崇拜而影響人格發展。

孩子太沉迷追星怎麼辦?有效溝通3原則

值得注意的是,在華人社會中,家長少有和孩子溝通的習慣,長期下來,就算大人知道溝通的重要性,實際要做時還是不得要領,因此,在門診中常常上演著「家長數落孩子,孩子抱怨父母不懂自己」的戲碼,一邊是父母拜託醫師跟孩子說「這樣做不對」,另一邊則是孩子請醫師跟爸媽說「我這樣做沒有錯」,讓夾在中間的醫師左右為難。

親子之間會吵架、爭執,往往起因於各有立場卻不願傾聽。(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親子之間會吵架、爭執,往往起因於各有立場卻不願傾聽。(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究竟,如何才能讓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呢?張庭綱醫師認為有效的親子溝通應有以下3個要素:

1. 頻率相同:

會吵架、爭執,往往起因於各有立場卻不願傾聽。因此,建立有效溝通的第一步驟就是「傾聽」,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雙方好好坐下來,誠實且完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傾訴過程中即使聽到不愛聽的話,也不要急著打斷,讓對方好好說完,充分表達出心中所想後,再一同理性討論,回饋真實的感受,讓雙方的溝通處於相同頻率下,更有助達成共識,相互信任。

以崇拜偶像為例,建議家長不要只關注青少年追星的行為本身,而是去瞭解「孩子為什麼會追星?」、「這明星或偶像有什麼優點?」知道孩子崇拜偶像的理由後,才能適度引導,幫助建立健康的人格。

2. 及早溝通:

與孩子的溝通要趁早,建議從小學和國中時就開始。這年紀孩子的人際互動逐漸從家庭轉移到同儕,加上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自主和自由有迫切的需求,是讓許多父母頭痛不已的「叛逆期」,若不及時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待孩子長大到18、19歲才想要矯正偏差的思維和行為,往往為時已晚。即使有朝一日孩子後悔了,往往也是多年以後的事了。

3. 允許犯錯:

天下父母心,每個家長都怕孩子在人生走了冤枉路,常常擅自幫孩子做所有的決定,或是只要孩子犯了一點小錯就嚴厲地責罵,要求不二過。以砸大錢購買偶像的演唱會門票和周邊商品為例,許多家長認為是「浪費錢買不必要的東西」,因此拚命指責,甚至縮減每月的零用錢。

對此,醫師建議家長「以瞭解替代指責」,瞭解孩子瘋迷偶像的理由後,再向孩子理性教育「錢很難賺」和正確的理財觀念,讓孩子懂得行為背後的影響,正面引導才能讓孩子心悅誠服,真正的記取教訓,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另外,家長如果覺得亂花錢不好,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別常常在沒有做好金錢規劃之下,為了自己喜歡的偶像或3C產品而砸大錢喔!

網路世代偶像來源多,家長更需做好追星教育

張庭綱醫師強調「崇拜偶像沒有不對」,家長如果擔心孩子崇拜偶像過了頭,影響課業、行為偏差或出現花錢不手軟的情況,較好的方法是「協助孩子找合適的偶像」。

網路世代,家長需拋棄權威的心態,多花一點時間耐心陪伴和關懷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更了解孩子使用網路的情況。(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網路世代,家長需拋棄權威的心態,多花一點時間耐心陪伴和關懷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更了解孩子使用網路的情況。(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不過,科技化時代下,現代小孩崇拜偶像的來源不只有電視、電影和報章雜誌,更多的是網路部落客、粉絲團、各式直播和交友APP等,對於世代社群少有交集的情況,家長應該如何幫孩子做好把關?

張庭綱醫師建議家長拋棄權威的心態,多花一點時間耐心陪伴和關懷孩子,並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管道,取得孩子的信任,感覺「我們是一國的」,如此一來,孩子會很自然地跟您分享秘密,包括正在喜歡的偶像。

此時,家長也能進一步觀察,並放大偶像的優點,例如:孝順、樂觀助人、積極努力等,引導孩子正面模仿,以建立健康的人格和心態。而偶像突然傳出不好的傳言時,親子更要適時地討論,以免形成不好的模仿。

文/駱慧雯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爸媽童年也追星,憑什麼怪孩子瘋偶像、花錢不手軟?)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