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日本311重災區,這所小學184名學生竟全員生還!原來是這3大防災訓練造就的奇蹟

2018-03-11 09:30

? 人氣

釜石小學的孩子們不等待大人的指令,自己做出判斷儘早去避難,因而守住性命。這個事實透過「close-up 現代」及「NHK Special」兩個節目廣為流傳,得到許多迴響,釜石小學的防災教育也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矚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相關人員觀賞過我們所製作的兩個節目,紛紛表示「釜石小學的防災教育相當耗費時間吧」、「不清楚我們能否進行相同課程」這樣的感想。但就結論來說,震災前釜石小學為了防災課程所耗費的時間,一整年大約四、五個小時。在一般的學科學習及學校活動等夾縫中,為了防災教育能分出的時間非常有限。但要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具有效果的課程,老師們可是絞盡腦汁、煞費苦心。

放學時的海嘯避難訓練

「學校位於高臺,因此在學校的時候即使遇到地震也不必去避難,但很多孩子們要回到海邊附近的家。要是一個人放學回家的路上,或是跑去海邊附近遊玩時遇上了大地震要怎麼辦才好?我認為一定得讓孩子學會一個人逃往距離最近的避難場所。」加藤孔子校長告訴我們進行這項訓練的企圖。

「放學時的海嘯避難訓練」如下述步驟進行。

當天,學童按地區分成不同小組集體放學。放學途中「地震發生」的警報器響起,這時並不是馬上逃跑,而是教導孩子「還在搖晃時蹲到地面上保護頭部」。因為如果沒注意到從半空中掉落的物品,受了傷無法去避難,就有可能被海嘯捲走。

之後,估計搖晃停止的時間點,播放大海嘯警報。把警報當作信號,孩子們開始前往距離最近的避難場所避難。警報器及警報,是拜託釜石市的防災課,從實際設置在街上的防災無線電當中播放。這也會波及路上的人們,成為大規模的訓練。要進行訓練時,老師們先會在路上用孩子們的速度走路,隔幾分鐘讓孩子們開始會比較好等等,事前都會反覆準備。

採訪釜石小學的孩子們,問他們:「三月十一日那天,在學校所學到的事情中,最有用的是哪件事呢?」最多的答案就是「放學時的海嘯避難訓練」。

實際上對於孩子們的這個答案,我們感覺有些意外。我們雖然觀摩了訓練時的情況,但因為訓練時小朋友不是跟朋友開玩笑就是聊天,不少孩子看起來認真度實在不太夠。加藤校長也苦笑著說:「訓練時教導他們的內容,我也很擔心會左耳進、右耳出啊。」

但當許多孩子回答:「因為經過實際的逃跑訓練,地震時身體就馬上動了起來」,或許可說是足以證明像這樣實踐型的訓練,在危急時刻能夠發揮強大的效果。

釜石小學舉行「放學時的海嘯避難訓練」,是從加藤校長到任的二○○八年開始。第一年是在教學參觀日舉行,監護人也有參加,但為了讓孩子們學會一個人的時候也會去避難,從隔年開始就只有針對學童舉行。二○○九年第二度、二○一○年第三度舉行訓練,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就「正式登場」了。

即使只有三次訓練, 孩子們卻能運用所學前往避難,這讓人不由得重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有多麼大。

「我們的安全地圖」

釜石小學每年都會以「我們的安全地圖」為題,努力製作避難地圖。低年級的孩子們和監護人一起,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則自己調查,徒步從家裡到學校的上學路上,危險地點和避難場所在哪裡,並記錄在地圖上。

以各自的「安全地圖」為基礎,孩子們依據不同地區集合,研究危險的地點和避難場所。這是為了讓孩子預先知道,不只自家周邊,去朋友家玩的時候也能知道該往哪裡避難。接著將「危險資訊」及「避難場所」寫在便利貼上,貼在全體學區的巨大地圖上。完成的防災地圖公開在學校內顯眼的地方,讓「哪裡會有哪種危險」、「應該要往哪裡逃」這樣的資訊,時常映入孩子眼簾。

從孩子們的證詞當中也可以瞭解,即便三月十一日當天感受到地震搖晃的可怕,也能馬上想到避難場所並迅速前往避難,就是因為這樣的學習不斷反覆的結果。即使在離自己家有段距離的地點等待朋友會合的孩子,也能毫不猶豫前往最近的避難場所避難。

另一方面,監護人也因為要製作「安全地圖」,藉由跟著孩子一起在區域內行走,提高了防災意識。

海嘯防災課程

「放學時的海嘯避難訓練」、「我們的安全地圖」,再加上「海嘯防災課程」,這三者成為釜石小學防災教育的支柱。

使用和片田敏孝教授一起製作完成的「釜石市海嘯防災教育入門」(釜石小學有兩名老師參與製作),配合各學年孩子的發展階段,教育孩子們海嘯是怎麼樣的現象。課程使用道德及綜合學習時間,每年進行三∼四小時左右。

我們得到許可,採訪了好幾個班級的防災課程。

一開始採訪的是四年級班上,運用卡通,學習地震、海嘯發生的機制。老師解說像是日本列島周邊共有四個板塊重疊,板塊時常會移動,當板塊形變蓄積,板塊的邊界就會移動錯位或崩塌,造成地震發生,因為地震而產生的海面高低落差就成為海嘯,孩子們大家都非常認真地聽課。正因為現場老師們使用這份「入門」,即便是有難度的題材也能成功吸引孩子的注意。

透過這個課程,孩子們能夠正確理解為什麼日本三一一強震會發生,同時也能知道「在日本,無論什麼時間點在什麼地方再度發生大地震、大海嘯也不奇怪」這樣的事實,進而銘記從日常生活當中就必須要時時做好面對災難的準備。

五年級的班級中,海嘯及避難的相關知識則是以圈叉的快問快答方式進行學習。雖然是很有趣的課程,但快問快答的內容具有高度的實踐性。像是對於老師提問「針對海嘯要避難時,『要逃到遠離海邊的地方』答案是圈還是叉?請作答」,大多數的孩子們會回答「圈!」但答案是「叉」。

「由於海嘯會從河川逆流而上,因此即使遠離海邊也不能安心。前往距離近但高度高的地方避難是比較合適的。」對於老師的解說,教室中一片噓聲,孩子們大喊:「喂,這根本是陷阱題!」但孩子們的筆記上,卻確實寫下了「海嘯時比起逃得遠,不如爬得高」。

這樣的知識不斷累積,我們感覺災難發生時這就會成為生死兩隔的關鍵

採訪過程中,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年級的課程。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這一天是在學校第一次接受防災課程。由於有孩子對於震災留有可怕印象,該要怎麼上課?老師絞盡腦汁,但決定延續往年,使用影片進行課程。

課程一開始,老師先給孩子們看一張被切成上下高度約五十公分的水藍色紙張,這麼問孩子。

「假設五十公分的海嘯朝釜石席捲而來。這時候大家該怎麼辦呢?」

「那種高度的話就走路逃跑!」

「游泳的話就沒問題了!」

許多孩子對於這種高度的海嘯完全不覺得可怕!

「那麼大家來看看這個。」老師播放實驗影片。

面對浪潮站著的男性跟前,首先是五十公分高的「一般波浪」流過,浪花在腳邊散開,這位男性也穩穩站立不動。

但「五十公分的海嘯」情況就截然不同了。水勢如同牆壁般襲來,男性一轉眼就摔倒被沖走。孩子們愣住,盯著眼前的景象。

看完影片之後,老師要求孩子們說說心得感想。

「我還以為五十公分而已沒什麼關係,現在知道原來不能這樣想。」

「連男性大人都會被沖走,小孩絕對會被沖走的。」

「海嘯來襲前不趕快逃的話就會死掉。」

孩子們感受到迅速避難的必要性。

對於是否該給孩子們看海嘯影片或實驗影片,贊成和反對的聲浪都有。然而在防災課程之後,詢問釜石小學的孩子們「電視中不要播放海嘯影像應該比較好吧」,沒想到回答「應該要播放」的孩子卻比較多。理由是「不實際看到海嘯的影像,就不會知道到底有多可怕,小朋友也就不會想要逃跑了」。

也會有孩子看了海嘯影像而感覺不舒服吧。然而這並非沒頭沒腦去灌輸孩子恐懼感,若是同時教導怎麼做才能守住性命的話,就能成為具有效果的防災教育,我們認為這是釜石小學的孩子們展現給我們看的。

培育「生存能力」的防災教育

釜石小學致力於海嘯防災教育,是從加藤校長就任的二○○八年開始。出身盛岡、多在內陸學校工作的加藤校長,在那之前並未有進行海嘯防災的經驗。然而當她到釜石市就任後,聽到釜石市教育委員會的河東真澄教育長(時任)說:「不久後的將來,宮城縣海域將有很高的機率發生地震。希望學校能成為放心安全的地點。」

當下加藤校長就想「這一定要做」,因為她幾乎感受不到孩子們對於海嘯的危機意識。

加藤校長回顧當時,「孩子們及家庭的海嘯防災意識,客氣來說也絕對不算高。釜石市在昭和大海嘯紀念日以及智利地震海嘯日都有舉行海嘯避難訓練,但參加訓練的孩子大概只有一成。參加率如此低都是基於『因為我家裡的人說不逃跑也沒關係』這類的理由。不只孩子及監護人,就連老師們的危機意識也很薄弱」。

加藤校長宣布「未來學校將盡全力進行海嘯防災教育」,但一開始卻也沒受到老師們一致贊成。防災教育無論耗費多少時間,如果不遇上危急時刻根本看不到成果。與片田教授一起編寫教材時,老師們之間也充滿疑惑。

「我知道老師們會有『本來就已經很忙了,為什麼還得要做這件事……』的想法。但學校必須要成為能讓人放心安全的地方。無論要做些什麼,必須先是要活著才有可能。因此我告訴老師們,首先就是要進行重視生命的教育。

「漸漸地老師們也開始理解我的想法,他們表示自己無法想像,釜石小學明明有許多孩子住在沿海地區,省略對抗海嘯對策的學校教育會是怎麼樣子。大家互相觀摩課程,討論像是今天講的哪一點小朋友好像會有點難理解,或是下次不如這樣做做看之類,彼此分享心得。」

在防災教育當中,加藤校長最為重視的,是「培育能對自己生命負責的孩子」。我們都不知道災難什麼時候、會以何種形式出現,周遭的大人也有可能不知道該逃跑。加藤校長認為能夠主動判斷「即使是這樣我也要逃」,並學會守護自己性命的能力,這一點比起任何事都更為重要。

然而僅僅靠著一年當中只有幾小時的防災課程,不太可能讓孩子培養出這樣的能力,因此加藤校長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有機會就會跟孩子聊聊「守護性命的重要性」。

二○○九年六月十六日的全校朝會上,加藤校長說了這樣的故事:

「昨天六月十五日對於釜石地區來說,是個無法忘懷的悲慘日子,也是不能忘記的日子。那是距今一百一十三年前的明治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明治三陸大海嘯發生的日子。

「地震發生二十分鐘後,當發現海水迅速往後退時,巨大的海浪已經席捲而來。所謂巨大的海浪,高度大約有四十公尺高,是這個學校的兩倍或三倍高。在釜石地區,特別是濱町和東前(孩子們住家所在區域)一帶,無論是房子或人,城鎮所有東西都被大海吞噬,造成非常多人罹難,是非常悲傷的一天。

「現在大家都有製作防災地圖對吧。這是為了讓大家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身在何處、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當強烈地震發生後,海嘯來襲之前能夠順利逃到避難場所而製作。是為了讓大家能夠靠自己守護自己最寶貴的性命。

「上學途中或放學回家的路上,會遇到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吧。不過發生狀況時並不是要尋找家人回家喔,而是要就近前往避難場所。你們的爸爸、媽媽,也會各自就近前往安全地點避難,所以千萬不要擔心,之後大家一定會再相見,所以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也要逃跑。這一切都是為了讓釜石地區不要再次發生如同明治三陸大海嘯般的悲劇。」

在釜石小學,老師們經過不斷摸索、反覆嘗試,一步一步累積而成了防災教育。

就算把釜石小學的防災教育指南化,也未必都能在所有學校提升效果。如果不去按照不同學校以及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量身打造,指南充其量也只會淪為「紙上談兵」。

大人自己如果不拿出從正面面對生命的態度,也就無法培養孩子們的「生存能力」。這是當我們在採訪釜石小學的老師和孩子們深刻感受到的。

(本文部分內容經刪減)

作者介紹│NHK特別採訪小組  

執筆者・福田和代  (NHK報導局  報導節目中心 社會節目組主任製作人)

出身兵庫縣神戶市。東京外語大學研究所畢業後,1995年(平成7年)進入NHK電視台。曾經歷國際電視台、津電視台、名古屋電視台等,目前擔任報導局、報導節目中心社會節目部主任製作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行人《試閱311的釜石奇蹟:日本大地震中讓孩子全員生還的特別課程》(原標題:那天的孩子們)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