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7歲財富自由、42歲提早退休,不工作也能享受人生!過來人曝「賺很大」具體實踐計畫

2021-11-27 07:30

? 人氣

如何做到37歲財富自由?(示意圖 / 取自Sharon McCutcheon@Unsplash)

如何做到37歲財富自由?(示意圖 / 取自Sharon McCutcheon@Unsplash)

42 歲從科技業退休後,開始過「第二人生」,已經超過10年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開始的時候,算算覺得錢夠用,所以就離開科技業。坦白說,當時我也沒有很清楚接下來的生活要如何安排。

有一次,我去參加了一個課程,講師要大家進行夢想拼圖。現場年輕人的夢想拼圖都是豪宅、汽車、美食、環遊世界等等。這些物質我已經有了,享樂也不是我想要的。因為我年紀最大,講師要我發表評論,我說:「我想幫助人,但具體想法和行動還在構思中。」

「想幫助別人?」這個想法很籠統,到底該怎麼做呢?之前有幾次投稿和受訪經驗,後來想想,或許可以試試看「發表評論」來幫助人,知識的傳播也是一種幫助。

就這樣,一路走下來到現在。

財富自由的定義

我自己對「財富自由」的定義是:「無需擔心生活開銷」和「可以享受人生」。

財富自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賺錢的速度夠快。就好比要裝滿一個大水桶(財富自由),如果平時進水量夠,即使水桶有些小破洞,早晚還是可以滿水位。如果進水量少,破洞又多又大,水桶早晚會沒水(月光族或破產族)。但如果機會來時,天降甘霖可以一次倒進更多的水(IPO),就可以提早裝滿大水桶。

大水桶就是我們的大財庫;進水量就是我們的薪水;破洞就是我們的支出;大破洞就是奢華的享受;一次性大水量靠機運,可遇不可求。這樣的比喻,應該淺顯易懂,是我在學習財務報表時從中的領悟。

拿出具體做法

想要提早財富自由,首先要「賺很大」。我知道人在35 歲,就會進入人生另一個關卡。這個強烈的動機,讓我在「第一人生」的工作階段非常努力,「別人30 年所花的時間與努力,我犧牲睡眠時間,用14年就將其完成」。

「如何賺很大?」如果我們沒有富爸爸、中樂透,或繼承一大筆遺產,也沒有善心人士捐贈一大筆錢給我們的話,顯然是自己要努力工作。

首先是選對職業,要選擇有薪資上漲空間與發展潛力的產業。職場新鮮人進入到一個行業,基本上已經決定了未來收入與生活水平。我選擇進入有國家支持的半導體高科技產業。

因為徹底體悟與了解,離開原本所學的化學產業。化學產業穩定但賺得比較慢,因為沒有分紅配股,所以我決定到科學園區工作,投入半導體產業。由於轉換跑道到不同的產業別,只好從頭自學,或是參加半導體在職進修課程,一邊工作,一邊進修。那段時間在「賣肝」,但目的就是要擁有一個較好的薪資收入。

還要挑選有股票上市的公司任職,公司賺錢就可以領取金額大小不等的股利,為退休水庫持續提供金援。如果公司無法提供理想的學習環境或個人財務目標時,就勇敢換工作。

用發展性來評估工作收入

工作如果沒有發展性,就要快點換工作了。又或是產業的發展性不錯,但職位所提供的薪資報酬、經濟支撐或儲蓄能量,遠低於自己的預期,沒辦法支撐自己與家人未來想過的生活,那麼也要考慮換工作。

換到好工作,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年薪要求愈來愈高,對職等職位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時。此外,跳槽後,還要考慮,是否有適應能力能夠生存下來。

我覺得除了該產業的專業知識外,跨領域的學習更是關鍵。當我還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時,下班後就一直持續進修補充跨領域專業知識。工研院、清華和交大,就是我的學習場所。半導體是跨學科的工程,但在技術導向下,多數工程師都只專精一部分。

我的想法是具備跨領域知識,視野比較廣,能力也會比較強,才有機會脫穎而出。這些進修課程發揮了雙重作用:當下解決了工作上的困擾;另一方面有系統地培訓自己的能力,讓我謀職順利。

一開始工作的年薪基期低,不到45萬元,我設定年薪每年12%的調幅。在一家公司內,這種調幅基本上很難,所以我不停地換工作,每換一份工作,基期有可能調20%以上。之後,加上公司內每年微調,再加上員工認股或分紅,平均而言就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工作14年,基本上有達成每年平均年薪增加12%的要求,這還不包含IPO賺的。

跨領域終身學習

在新竹工作7年,雖然年薪每年可以達到調12%的目標,但是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早晚會碰到天花板。工作也累了,煩了,想換領域,看是不是有機會讓薪資持續大幅成長,或讓生活產生不同的刺激。

34歲時有一個大好機會,參與了經濟部跨領域科技管理MMOT的學程,這學程挑選了各行各業的菁英培訓,我在工研院上了4個月的課程。這專案學程的啟動主要有3大部分,一是技術移轉、二是投資評估、三是智慧財產權。後來則有30多人到美國受訓,我很幸運地被挑選上。此時,我送給自己一份最棒的禮物,就是離職去美國受訓3個月。這也讓我的想法開始改變,回國後,加入了一間有發展前景的I公司,繼續類似的工作。

那段時間的學習,對日後的工作,以及投資的想法等,有很大的幫助。

天降甘霖,準備大水桶來承接

每年調薪的幅度12%,對我而言,顯然還不夠。「只調12%」這件事,鐵定沒辦法支撐我未來想過的生活。我的薪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過好日子大概還可以,但35歲大限就快到了,我的焦慮感不斷再提升。關鍵重點是,我需要一個更積極的作為。

在美國時,透過接觸很多位創業家,我看到「體制內創業」的工作樣態。I公司提供員工認股計畫,可當原始股東,這是吸引我的地方。根據景氣循環,我研判公司最少有5年的獲利黃金期,而且公司預計3年要上市。我暫時放棄原來想換跑道的想法,回到老本行。一進I 公司就開始大量認股,分批認持續認,待IPO後,為財富自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股票全數賣出時,37歲達到財富自由。

史達林格勒戰役對二戰時的蘇聯是攸關生死的一仗,但對德國則非關存亡,在有差別的條件下,德國30 萬大軍完全被殲滅。由於我的身家都壓在這裡了,因此這是我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因為攸關我的財富,所以要幫助它,讓它成功上市。

彼得.杜拉克說:「機會會來敲門,但是只敲一次,你必須隨機應變。」

舉債投資

機會來了但沒錢,怎麼辦?

自小家裡窮困,所受家庭教育視「借錢」為奇恥大辱,覺得是走投無路的人,不得不向人低頭的行為。直到在美國見到許多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勇於向銀行和社會大眾籌資,我這才翻轉了借錢是無能之人的錯誤觀念。而且,借錢是一種能力的展現,有能力的人才借得到錢。能力愈強,貸款利率愈低,金額也愈大。

當然從事任何一種投資理財活動,都應考慮報酬、風險與資金成本。「好債」是計畫性行動,鮮少是衝動行為。例如1960年代台灣經濟剛要起飛,有些家庭再窮也不惜借貸讓小孩受教育,那是靠學歷翻身的年代,可以創造利潤和價值。若評估後認為是可行的,就「舉債」去創造資產吧!

以自己為例,我是用分離帳戶,築防火牆來進行債務管理。我加入的I公司初始開放讓員工認股,由公司背書保證讓員工向銀行借款,股票質押在銀行,閉鎖期3 年。另一方面,要評估如遇到最差的狀況,準備過什麼樣悲慘的生活……。衡量得失後,在公司擔保的情況下,分批買進我職位所能購買的額度上限,用我的名義也讓家人和朋友參與認股,買到沒錢為止。讓家人和朋友在不到2 年的時間,額外賺取十多萬元到上百萬元。這是一筆中長期投資,必須「專款專用」。萬一投資失利,還可以用太太的薪水來暫時度過難關。

因為上班太忙,沒時間花錢且日常開銷不大,當時我把70%以上的薪資放在這筆投資上,繼續滾動我的財富。因為我很清楚目標和期限,倒也不覺得生活有太大的影響。

感謝上帝眷顧,2年半就達到公司設定的目標,讓我可以逐步出脫IPO股票。在股票質押貸款期間因為只付利息,結算後創造了20倍以上的高獲利,成為我財務和生活上的轉捩點。如果太太當時願意聽我的意見,出一些錢,現在我們應該會更有錢。

不過,也不用貪心,錢夠用就好。

財富自由後,五張表護一生

我是以「工作」、「學習」和「理財」,這三者來奠定財富自由的基礎。工作收入是根本,創造出人生「第一桶金」後,再透過學習和理財,加速資產累積。等到資產到達一個規模,才能逐步把工作放掉,用被動收入來支撐生活所需

但,財富自由之後,要幹嘛?每個人對「財富自由」的想像是不一樣的,所需金額也因人而異。退休後沒有老闆盯你,也不用活在世俗的規範裡,自己設定目標,為自己活著。

想像是美好的,但這很難,因為沒有「薪資收入」的日子,錢夠用一輩子嗎?老了不夠怎麼辦?沒有「工作」的日子,自己會不會失去生活重心而自我否定?讓家人也一起活受罪?第一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第二個問題對我也不是問題。總之,就是錢要夠,問題就不大。

我自認為財富自由的依據,是以每個月3萬元生活費當基礎。1年36萬元,60年也才2,160萬元。算算所有資產,這輩子應該也夠用了。所以對我而言,37歲就財富自由。如果在不留遺產和負債的情況下,我可以靠吃老本而終身受用。股票投資對80%的人是有風險的,對我而言幾乎沒有,我的股票投資結局就是大賺。

我投資的股票曾在5天之內,市值跌掉500多萬元,因為IPO 上市後的前5 天沒有漲跌幅限制。當下錢很多,如果繼續放在股市,實在禍福難料。我曾看著我父親和朋友同事,股市賺大錢時完全失去戒心,不但已經賺到的錢沒守住,反而擴大槓桿投入更多的資金,結果就是慘不忍睹。

我要找資金的避風港,可以安全地放著數十年,保單和不動產是我的選擇。對避風港的要求不是獲利,而是穩穩地守住本金,如果有機會讓資金穩健成長很好,要能高於通膨率又更好。萬一老了生病需要長期看護時,也是需要一筆大錢,也會大量且快速地消耗一輩子辛苦存下的資產。

財富自由了之後,就立刻辭掉工作嗎?我還這麼年輕,退休後要做什麼?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從來沒想過。太太那時宅在家接案,還有一個5歲的女兒。是時候了,我得好好思考這個嚴肅的問題。

我對賺錢比較有興趣,對花錢比較沒興趣,但該花的是一定要花的,能省則省。錢對我個人是夠了,對家庭一家三口夠嗎?對自己和家人都要負責任,尤其是一家之主。我不斷地練習和想像,有時還要計算一下,然後就建立了「五張表護一生」的基本架構,表格內容逐步調整達到自己所需。

這五張表護一生的執行方式超級簡單,一天花不到10 分鐘就可以搞定。按照表格填寫幾乎不用動到腦筋,持續寫下來就會看到神奇的效果。這五張神奇的表單為:

1. 日常支出表—支出管理

2. 投資交易表—損益管理

3. 現金流量表—財務管理

4. 保險內容表—風險管理

5. 生活記錄表—時間管理

在思考的過程中也多賺了5年的薪資,買房後房地產價格也大幅飆漲,42歲時確定資產「應該夠」一家三口所需,真的可以辭去安穩的工作了。

萬一退休生活和花費不如預期時,當時還有3 種可行性評估。

1.如果在家太無聊,有需要就去兼差賺錢。

2.如果錢花得太兇,表示之前沒有想清楚,3年內考慮重回職場。45歲還不算太老,有專業可能有機會,但待遇可能會不好,繼續爆肝賺錢。

3.真的不想工作或時間拖太久已經找不到工作了,必要時賣掉房子,搬到低消費的南部。

作者介紹|吳家揚

台大化學研究所、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雙碩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和中國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短期進修。高中時代(1986年)即投入股市,台股資歷35年,對股票投資情有獨鍾且具心得。擁有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SIA(證券投資分析人員)、保險、期貨、信託等15張金融保險證照,具銷售台灣任何金融保險商品資格。

34歲參加經濟部跨領域科技管理專案(MMOT),人生眼界大開。因工作和投資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從半導體業退休。享受樂透人生已超過10年,是跨領域終身學習實踐者,目前致力於投資理財教育的推廣。媒體專訪和演講邀約,經驗分享不間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人生五張表,你也可以FIRE:打造富足生活的使用說明書》(原標題:善用五張表,我財富自由!)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