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讓梨的孔融,長大卻害死哥哥、以不孝罪名被處死…揭課本不提的「禮讓神童」真相

2021-11-01 15:14

? 人氣

儒教自然也要因應情勢,提出新的論述,維持門派地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孔融的「父母無恩論」應該也是提醒依靠(世襲的)「家世」或 (虛偽的)孝行而取得官位者,不要太過張狂、甚至仗父母之勢、欺壓異己。

此外,孔融反曹操而寫的「禁酒論」,應該也是有其時代背景的。漢代的酒,酒精濃度應該都很低,曹操下令禁酒應該是從「糧食供應」的觀點考量,而不是從「有礙健康」或會「聚眾鬧事」的觀點而禁。

然而,孔融是個文士,除了需要「以酒會友」外,應該也有一定「以酒化敵」的外交手腕,曹操要禁酒,豈不是擺明了準備「武統」,主張「和統」的孔融又豈能不出言反對?

總之,如果不要一開始就以「害了全家」的「罪名」指控孔融,稍稍留心解讀孔融少數傳世的「斷簡殘篇」,應該還是可以找到孔融看似不羈的特立言行底下的「文士風骨」。

除此之外,孔融為官相當重視清廉,只要看到有控告官吏貪污的信件,就認真調查並嚴加查辦,因此使許多貪官污吏落入法網,所以,孔融並不是只靠家族聲名出頭,本身也是有一定民意聲望支持的,不然,怎能成為建安七子之首?

當然,孔融不僅十六歲時「害了」哥哥送命,最後也因為得罪曹操,在五十六歲時被曹操安了一個「大逆不道」的罪名,下獄棄市,連帶讓妻兒也送了性命。孔融被誅,對當時天下文士的影響想必是很大的,也因此衍生出了「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成語,而儒教既敗,漢家失去天下之日也就不遠了。

只是,如果拋開漢代以後的三國歷史,讀史人不免要問,難道在孔融身處的時代,漢室非亡不可嗎?

其實未必。當時,北方並無異族作亂,漢帝國的崩解主要是由內而起,如果為政者能夠齊心解決內政問題,國祚自然得以綿延。只不過,帝國的成功需要因緣俱足,失去信仰的帝國終究是要解體的。

作者介紹|蓮子水共同體

點一盞理學的燈,觀世界。 開一扇歷史的窗,品人生。 點一道文學的餐,嚐百味。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小時了了,大有異見 |談「孔融讓梨」背後的漢族世家大歷史)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