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費該定多高?企業許願價遠輸韓國、歐盟 獨家碳定價意向大調查,八成公司喊最多10美元

2021-10-30 09:10

? 人氣

何麗君認為,製造業是最早、從2005就自主減排的一群,既然要藉課徵碳費建立減碳意識,就不該局限工業部門、年碳排量2萬5000噸的碳排戶,包括住商等服務業,都該納入考量,甚至考量隨電徵收的可能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此,負責與產業溝通的環保署、經濟部皆表示,會在考量產業競爭力、產業特性下來訂定配套子法。

碳費怎麼用?細則還待定

英國做減碳獎勵、補助升級

另外,幾乎所有受調查企業都認為碳定價或碳邊境稅,將會影響企業未來5年的營運策略與投資方向;尤其是未來5年的投資方向,包含減碳措施或電力採購等,近6成企業表示「影響很大」。

儘管碳排大戶間因產業差異,而對碳費制度有不同建議,但他們的共同疑問是:政府收取碳費後如何使用?是否會專款專用?

根據環保署今年10/21公告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雖將碳費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專款專用在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發展低碳相關技術、補助及獎勵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但具體實施細則,留待配套子法出爐。

最早將減碳立法的英國,以及今年提出綠色經濟方案的歐盟,運用碳基金的方式,或可借鏡。英國除了將基金用途專款專用在減碳發展與獎勵外,還挪出部分稅收成立碳信託公司(the Carbon Trust),投資能源技術,並補助或融資促進產業提升能源效率,藉著公司模式運作,讓研發到資金募集的速度更快。而歐盟也預計建立社會氣候基金(Social Climate Fund),協助弱勢家庭、微型企業,不被低碳轉型所增加的成本、費用而壓垮、淘汰。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認為,今年,將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成敗關鍵」的1年。當全球都在努力訂定氣候戰略計畫之際,台灣面對最重要的減碳工具之一—碳定價,也得加緊跟上國際腳步才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管婺媛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