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都是「經濟條件最差」的孩子,在照顧父母晚年?學者揭開兄弟姐妹間不能說的黑暗真相

2018-06-25 15:30

? 人氣

因此,由沒有「正當理由」的人照護╱被迫照護父母,其實是非常矛盾的。因為讓在「手足差距」中已經處於劣勢的人來照顧父母這樣的依賴者,只會令他面臨更困難的處境。父母病倒(看起來)導致了「差距」,但其實只是讓原本就存在的「差距」浮上檯面,而且進一步擴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於父母和家庭刻板的性別觀念

如前所述,不背負「父母和家庭」的「權利」,並非在兄弟姐妹之間隨機分配,而是依個人社會經濟地位的比例來分配。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手足當中,女性可能比男性更難決定不理會「父母和家庭」的大小事。因為從平均薪資以及擔任管理職的比例來看,女性仍舊比男性來得低,兩性之間的差距非常顯著。

把姐妹捲入「父母和家庭」的「吸力」,不只是社會經濟的地位,還有刻板的性別觀念,如認為「不論如何還是應該由女人來照顧這個家」、「女人才有辦法好好照顧家人」等。分配家中工作時,除了有沒有工作或從事什麼工作這類「正當理由」之外,這種性別觀念往往也成為一種默認的前提,於是不知不覺中,姐妹就要扛下所有照顧「父母和家庭」的責任。

事實上,說到照顧年邁的「父母」,不論父母本人的期待或是實際上的照護者,「女兒」一直都名列第一

以前父母多半都是由「媳婦」來照護,但現在奪下第一名的卻是「親生女兒」,這樣看來似乎有種「照護的形式逐漸擺脫規範」的態勢。「媳婦負責照護,是被『媳婦做這種事天經地義』的觀念強制規範的結果,但日本原本並沒有女兒必須照護的規範。如果這是事實,那就表示愈來愈多女兒擔負起照護的責任,是由於照護這件事已經不再受到強制規範。換句話說,照護變成主動的、發自親情的。」日本社會學者春日希壽代如此解釋。

春日女士在照護的第一線持續從事田野調查,敏銳地觀察到這些問題,她在《照護問題的社會學》一書中寫道:「如果愈來愈多女兒照護父母是因為受到『親情取向』的意識影響而出自對父母的『愛』,那麼兒子的參與程度也應該跟著升高。」

春日女士說得很對。這十年來,照護父母的兒子的確增加了,但是在照顧者的比例上,兒子不但比不上女兒,也還落後於媳婦。媳婦不再位居第一,女兒則遙遙領先兒子居首,與其說是因為「照護的形式逐漸擺脫規範」,不如說是由於「『父母和家庭』都是女人的責任」這種性別觀念的箝制。

作者|平山亮、古川雅子

平山亮:1979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研究所博士,專長為家庭與生涯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現任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福利與生活照顧研究團隊研究員。

古川雅子:1972年出生於日本栃木縣。上智大學畢業,現為報導文學作家,寫作題材主要是與癌症‧失智症共處、科學與社會、震災與群體等。目前也為雜誌《AERA》的專欄「現代肖像」執筆。

本文經授權轉自聯經出版公司《手足風險:當我們慢慢變老,兄弟姐妹究竟是我的資產,還是負債?找回親情與現實的平衡點》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