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不喝16年才能買到一間房?過來人曝小資族3個更好選擇,在大城市裡生活也能很輕鬆

2021-10-13 11:25

? 人氣

作者認為買房不易,想在大都會裡好好生存有三個方法。(是意圖非本人/取自Pixabay)

作者認為買房不易,想在大都會裡好好生存有三個方法。(是意圖非本人/取自Pixabay)

孩子大了,做父母的總希望能夠幫忙孩子支付房貸頭期款,讓他們可以順利成家立業。畢竟,以現在年輕人的薪資水準,想要獨力買到人生的第一間房,是非常不容易。於是,最近我經由朋友介紹的房仲協助,自己有空也會上網了解市場行情,開始幫孩子找間好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前前後後大約花了近兩個多月時間,看了超過數十間的新建案或中古屋,越看越心酸,心酸自己的口袋不夠深,但讓我更難過的:「就是我們這群有經濟能力的X世代(四、五年級生),把房價抬得高高的,逼死現在的年輕人」。位於天龍國大安區超過40年的舊屋,屋主獅子大開口8、90萬一坪;新北市重劃區例如蘆洲、五股,也被炒到5、60萬一坪。儘管建商口口聲聲說:「這是供需問題所造成的」,但你會發現,許多地區的空屋率還是很高,許多有錢人買屋是用來囤房,希望將來可以賺到高額價差。

買房不就是為了自住置產,讓家人有個遮風避雨,享受家庭溫暖的居所,但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想用來投資獲利?手上有好幾間房的有錢人也許會反駁:「股市都可以當沖了,為什麼我不能買房賺價差?」

的確,從自由經濟的角度,誰都可以買賣房屋;「住者有其屋」如果我們從居住正義的角度來看現在無殼蝸牛的問題,是否有那些國家的成功案例值得台灣學習?

荷蘭人深信「居住權高於所有權」

荷蘭除了填海造地一級棒,更以落實居住正義聞名國際,例如房租補助、大量興建社會住宅...等。在1960~1980期間,因為嬰兒潮和房屋短缺,加上投資客不願將房屋出租出售,以利哄抬租金房價,結果導致房價高漲。當時的年輕人無法負擔高額房價,即使透過體制內游說也無法有效地提升青年住宅問題,於是他們採取「佔屋」、「佔地」和「罷繳房租」手段進行抗爭,迫使政府正視居住問題,屋主也被迫降低租金和房價。同時,出現了所謂的「居住團體」,他們並非家庭成員,而是基於共享理念,同意在共同居住的範疇下,保持個體獨立性;所以,可能是以群體為單位住在同一棟建築,或是個人居住空間加上共享其他空間。

因為佔屋行動成就了許多的「居住團體」,隨後透過不同途徑成為合法居住空間,有些被政府收購、翻新後成為社會住宅,再以可負擔的價格租給佔領的居住團體。居住團體可以成立法人組織自行管理,決定入住資格,統一收取租金繳納給財產所有人。這種方式讓許多無法負擔高房價的市民,能夠有個安身立命之處。

後來從90年代起,更被不同社會團體有效地運用,例如成立共享護理設施的老人住宅。其中一個成功案例,是一群年輕人為了抵抗阿姆斯特丹每年房價、租金飆漲問題,組成合作法人,以住宅非商品化的社會永續經營理念,向市政府承租土地,以法人名義向銀行貸款,和建築師共同設計並結合社會住宅、社會福利設施的複合式集合住宅。

佔屋,這種強行居住的方式會受到大眾的支持與同情嗎?

我想每個社會運動都有它的時空背景,面對大量的豪宅、空屋、房租房價高漲、強拆具歷史意義老房的都更計畫等不合理土地使用狀況,加上荷蘭人民對「居住權應高於所有權」是普遍認同的,所以多數民眾支持用激烈的佔屋行動來維護居住正義,但荷蘭政府在2010年已將佔屋列為非法行為

善用土地共享機制

反觀台灣的住宅政策,大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除了城鄉發展差距大,社會住宅的數量和品質都遠低於實際需求;一旦閒置土地變更為重劃區後,只有大財團才有能力向銀行貸款,進行住宅的開發。更不用說台灣地狹人稠,可用來居住的土地面積相對稀少,大部分的土地是無人居住的山地、丘陵。你可能不知道,台灣有9成人口居住在僅約17.5%的土地上,還不到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

如果我是一位低薪的上班族,也沒有幫忙出頭期款的富爸富媽,我該如何在大都會裡好好生存?以下提出幾點不同的想法,也許能夠讓你的生活過得比較輕鬆愜意:

1.住屋共享

單車、汽車、辦公室可以共享,住屋當然也可以共享。這讓我想起大學時期在外住宿,我們幾位同學一起租間公寓,當時客廳、廚房和廁所就是大家共享的空間,不但可以分工打掃、互相照應,也能夠享有個人的隱私。

現在各縣市都有許多的空屋,屋主和租屋客應該好好運用「共享」機制,將房屋發揮最大的效用,如果政府可以帶頭提供「住屋共享」的優惠,更能刺激不同世代的共享互助環境。例如鼓勵獨居老人無償提供部分居住空間給在外討生活的年輕人,以換取家庭清潔的勞務回饋;或是用減稅方式鼓勵企業租賃員工宿舍,解決都市居住大不易的問題。

2.打破一定要買房的制式觀念

有地斯有財,也就是長輩常掛在嘴邊的:「你最好有個房,才能找到好對象」,難道沒錢買房,就不能討個老婆好過年嗎?當然不是,如果經濟不允許,當個租屋客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其實,有些人不願意背負20年房貸的壓力,寧願租間小套房,保持生活的機動性、經濟上的彈性;而且,你會有較多的選擇,例如區域性、房型、居住空間大小等。

如果你為了實現買房的夢想,每天必須花上2~3小時通勤時間,最後算一算(時間就是金錢),你可能會發現浪費更多的金錢。

3.先求有再求好

想像一下,九成的人口住在17.5%的土地上,而且台灣是個地震多的島國,所以早期的房屋大多是四、五層樓高的公寓建築,大都市裡平均屋齡都已超過三、四十年。

如果有計畫買房,除了可以根據經濟狀況考慮預售屋,你可能必須先入手老舊的中古屋。舊屋的好處是總價較低、公設少,可以爬樓梯運動;壞處是要花一筆錢,整理裝修老舊的屋況。

看來,如果我想要幫孩子找到一間地點好、價格好、格局好、屋況好的房子,可能會比登上太空還難。所以,年輕人千萬不要為了買一間屬於自己的房,節衣縮食掐死自己,因為你的人生還有其他更多、更好的選擇。

文/王淑華(小黛)

責任編輯/焦家卉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淑華(小黛)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